写作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这3种人。
每天晨跑,坚持了三个月之后,才深刻明白了村上春树那句话: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都是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深以为然,写作和跑步真是异曲同工。
别看每天跑道上人流涌动,但能坚持跑下3圈(1500米)以上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在走。
当然,锻炼方式因人而异,但大多跑者大都是断断续续,走走停停,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很像写作路上,虽然人潮拥挤,但最终能找到方向,并写出成就的人并不多。
真的应了那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如果深入对比分析一下,跑步和写作中那些坚持者的特质,真能提炼出不少共同点。
1、轻装上阵。
经验丰富的跑者和写手,都不会过分沉迷外围设备和工具。
耳机?跑动的时候真的影响颈椎活动。
手机?即使有装手机的袋子,绑在单侧手臂上,也会影响人体的平衡感。别忘了,手机在我们运动和静止时重量是不一样的。运动的时候特别重,尤其是你想挑战舒适区、增加运动量时,身外之物越少越好。
运动装备?可以有,但要功能简单的就行,比如手表,能看时间就好,以防你过分沉迷计步器等数据带来的浮夸的优越感。
另外,我还遇到过,有人浑身运动武装,搔首弄姿,在跑道上摆拍几下就心满意足收工了的。
综上,跑步时工具越少,越能聚焦运动本身。
同理,写作时使用的社交工具越少,越能专注写作本身。
不要被外部工具绑架注意力,偏离了写作目标,要把更多精力用在如何提升写作能力上。
2、保持自己的节奏感。
无论跑步还是写作,都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
不明白这一点,将永远沉浸在无边的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每当有跑者从身边经过, 很快就能判断出他的动机是否正常。
一个气喘吁吁、势头强劲的跑者,不是来锻炼身体的,而是来寻找优越感的。
这种人都是纸老虎,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走起来了。
连气都喘不匀,只顾一时扬眉吐气超越他人,不会关注身体内部运动机理,也不会调整自身的体能,支撑自己的都是外部评价体系,这样的人死扛硬撑的可能性很大。
无法和身体达成一致的跑者,不会有太长的运动寿命。
同样,无法和自己的内在达成一致的写手,也不会有太长的写作寿命。
那些总在写作上急功近利的写手,可能会有偶尔爆发,却总是欠缺稳定性,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了解自己内在的才华,自己适合的方向。
即使你很有才华,但如果不去努力感知,依然驾驭不了。
只有向内关注自我成长,而不是想外追逐他人目光,做自己,找到自己的节奏感,才有持续提升的可能。
3、刻意练习。
每天都在跑,每天都在写,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质量。
很多人对自己要求并不高,每天去走走就可以,偶尔跑跑也是锻炼身体。选择如何运动,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若想强健体魄,低强度的运动远远不够。
要是还想参加马拉松比赛,更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同理,写作也是如此。
你想写出一定成就,光看码字数量当然不够。
不要为自己码了多少万字沾沾自喜,也不要为写过的日记孤芳自赏,这些基本都是无效指标。
想提升,就要去对标,拉过来一些更有参考性的数据考量自己。
每天计划写多少字,实际写了多少?
精简掉多少字?
条理清楚吗?
结构和框架是否明显?
逻辑性怎样?
读者反馈怎样?
有没有达到公众媒体发表的标准?
精心雕琢、反复打磨的文字,是能经得起这些灵魂拷问的,也能持续提升和迭代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果只满足于“写”这个动作,而不去务实和推进,注定会变成炮灰。因为自娱自乐的虚荣心,是写作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以上,希望这三点能在写作上帮到您。
冰雪溪,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公号@冰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