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长安的荔枝》
好几次在逛西西弗书店的时候,都被这本短小精致的书本所吸引。它的封面颇有山水素雅味,右上角还印有大大一串荔枝,书名曰:长安的荔枝。
中学时就背过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莫非一桩无关痛痒的差事还能成书?
终于还是取来看了几页。开头讲的是唐朝小吏李善德在长安城买房落脚,并贷下三百多贯巨款,连本带利,两年还讫。
读来似乎与现代社畜无异,我颇感兴趣,后来就买下了书,几天便读完了。
醉意熏熏中,李善德签下了“荔枝使”一职。本以为还贷无忧,殊不知是落入官场圈套,招来一番祸事。
所谓鲜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岭南到长安,逾距五千余里,要在三日之内运到并不失鲜,按古代的车马转运速率,无非天方夜谭!
绝境之下,李善德曾想过与妻子“和离”,不忍让其背负自己的错误。但是,在好友的劝说下,他最终还是决定以必败的心态尝试一次。
幸亏李善德是明算科出身,乃算学及科研奇才,后又有岭南峒人点拨、胡商赋资,他通过试验与记录,成功地将荔枝转运中涉及的保鲜、路线、运输、驿站等方面剖析得明明白白。
一切看似有了眉目,照理顺顺当当,可世事难料,着手时不乏难以解决的琐事,有关于流程的,关于人性的,关于个人说服力的......
由于利益牵扯,其中更不乏官场的明枪暗箭,横祸不断,可谓是忽而柳暗花明,忽而又山穷水尽。
关于官场的学问,在这部小说里也尽显得淋漓尽致,比如韩洄说“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喻示有关功名俸禄的好处切勿独享,否则易遭人妒,自断前程;
又比如杨国忠所言“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这权利的力量像是给千千万万底层官吏一次次的重击,千百年来,尽是如此。
李善德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我看到了一个在乌烟瘴气的官场中绝望求生的小吏。
在我看来,李善德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以至于杨国忠深赞其报告逻辑严谨,无漏洞可捕,并称之为一袋袋实实在在的“粮食”。
如果李善德能任职高位,多做点兴邦利民的实事该多好,可惜自古以来,才识与地位不相配者居多,业务过人者往往不适合混迹于官场。
作为职场中的我,心中戚戚然。
贵妃一笑,全朝人马忙,一事功成,万民皆头秃。当李善德积劳成疾,瘫倒在乱葬岗时,想必他正悟出了这个道理。
杨国忠称荔枝转运费用自有办法,这使得李善德对于苏晾的承诺无以兑现,而这所谓的办法最后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上”的赤裸剥削,驿站农商无可幸免,这似乎也为大唐势头将去埋下伏笔!
马伯庸此本《长安的荔枝》实在不俗,脑洞奇开,将历史揉进了故事里,竟让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牵扯出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更是让人深省:这绝非五千里那么简单,这是一门关于数字的学问,更是关于官场人情世故与情商博弈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