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江雪读书社

一石为石,二石为迹,三石为墙

2021-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Andylee

从最为久远的过去到各个文明的崛起(和崩溃)的这些故事汇于一体,就是我们人类的故事。

“最为久远的过去”该如何理解呢?在那时间的起始处是否存在可以被我们理解的故事呢?从表面上来看,时间只朝着一个方向。宇宙大祭司霍金用“奇点”这个概念为时间的初始圈定了一个说明。按照MIT物理系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穿越平行宇宙》中的理论演算结果,人类目前所掌握到的初始时间为距离“奇点”发生之后的0.0038秒处。只要这个演算不归于零,那么从理论上来讲,我们就无法知晓宇宙诞生初始时的那一瞬间。

时间的绵延不是我们无法意识到,而是无法想象。人类大脑想象力的极限值如果从时间的角度上来看,可能就是以“奇点”为边界了。尽管如此,面对地球137亿年的时光同样也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漫长。这个时间里大部分内容是空白的。而人类有史以来记录的时间不过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段而已。因《圣经》而有过的一个解释是人类世界的时间长度至多只有6000年。在埃里克·H.克莱因在《考古的故事》中讲述的内容,让我着迷的不是考古本身,而是伴随着考古而出现的时间划分与猜测。

埃里克·H.克莱因讲述的这些考古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发生时间,那就是“十九世纪”这个时间点。就是在这个世纪里,考古和考古学才逐步建立起来。在那些凌乱的考古现场,我们所认识的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变得更加凌乱起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恐龙”这个词汇。这个词语非常新鲜,距离现在不过两百余年。经斯皮尔伯格一手打造的《侏罗纪公园》为现在的我们提供了有关恐龙相当直观的想象。事实上,恐龙所留下的遗存并不多,按照考古学严谨的说法,在历经上亿年的时间研磨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恐龙遗骸化石大部分是拼凑出来的。恐龙的模样是否如《侏罗纪公园》呈现的那样,还需要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用想象力复原了恐龙,也有可能为恐龙添加了过多的人为因素。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恐龙大多来自人的想象构建,距离真正的恐龙依然遥遥无期。这其中的阻碍就是过于漫长的时间。

不过恐龙遗迹给予我们的最大的提示就是:时间可以如此的久远!久远到我们用想象力都无法抵达。

埃里克·H.克莱因在《考古的故事》中讲述的那些十九世纪的考古故事中,充满了劫掠和攫取的动机。热衷土层之下的挖掘一方面来自好奇,一方面还有来自财富的野心驱使。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人类的进取之心空前高涨。对于周遭世界的渴望演绎了这些记录下来的故事。《考古的故事》所讲述的故事主旨除了与财富和好奇之外。更重要的部分落在了人在自己的时间面前开始困惑起来。或许这就是《考古的故事》一书让有些人失望的原因所在。

埃里克·H.克莱因在《考古的故事》的结语部分这样写着:

考古工作的核心是”过去“的概念-----历史上的文明一层又一层,每个文明都实实在在地建立在之前的文明上面,我们挖穿一层又一层的泥土时,不仅是在挖掘过去的物品,也是在发现我们与过去的密切联系。

《考古的故事》要讲述的就是这种我们与过去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以及让我们意识到,在我们认为一直无迹可寻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时间里,还是有大部分时间被人类的生活占据了一部分。在有史以来多语焉不详的时间记录中,考古和考古学弥补了一部分缺失的过去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已经成为祖先的人类,也具备与当下的我们一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大部分都已经无法洞悉,但按照我们现在已经拥有的考古知识仍然可以解释一部分,

从《考古的故事》一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到,埃里克·H.克莱因尽可能将有关考古的故事覆盖到所有的大陆。尽管在每一块陆地上发现的遗迹和物品不尽相同,可我们得承认每一个曾经出现过的文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且我们需要保持的谨慎是还需要看到每一个文明都同时包含文明与野蛮、创造和破坏等不同的内容。值得庆幸的是,被人类视之为家园的地球,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给这些文明提供了储藏之地。诸多文明的遗存不都是显而易见的,像是谜语一般。而克莱因这样的人,就是专注猜谜的人之一。

如果将阅读考古著述等同于阅读一本有关财富的书,这样的阅读可谓毫无意义可言。我们看到《考古的故事》中讲述的最大的困扰不是勘测,也不是挖掘,而是确定时间。即便采用更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考古现场所展示的遗迹和遗存都未必能准确地告诉我们它们曾在过去的时间中的哪一个刻度上。考古学家对于时间的迷恋来自于时间的困扰,那些可怜巴巴的历史记录只能为考古和考古学提供有限的旁证。在克莱因讲述的故事中,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我们曾以为充满谬误的野史和传说,往往具备一定的可信度。

考古和考古学给到我们的提示不仅仅是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构建,也同时默默的提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物都不专属于某一人。即便这些物品经人手制造或创造出来。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不属于任何人。用科学的观点来讲,这个世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实在(有关“实在”这个观点,在吴国盛先生的《科学的历程》中有讲述)。

因得益于考古和考古学而被我们所认识的人类文明也许只是过去时光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类遗存都已经在时间中被消磨的一干二净。那些曾经彼此相互隔绝的文明,曾经水火不容刀兵相见的文明,静静地凝固在土层之下。考古将它们重现天日之后。我们在认识和理解这些与人类有关的文明遗存时,还是同样会面对相互隔绝,水火不容的重复。从这一现实来看,无论是旧世界,还是新世界,人的一切依然需要巨大的包容才能被发现。这种带有教训意味的发现之旅,是《考古的故事》一书的弦外之音。

“只有这条考古学的原理永远不变:最好的东西总是在挖掘季的最后一天发现的......而且几乎总是出现在遇到挫折的时候。”  这是克莱因给我们的忠告。

=====================================================

每一本书都在等待它的推荐语!《短书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