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3⃣️5⃣️7⃣️天
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8.9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学习心得:
18.9 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乐师干到楚国去了,三饭乐师缭到蔡国去了,四饭乐师缺到秦国去了,打鼓乐师方叔进入黄河地区了,摇鼗鼓的乐师武进人汉水一带了,少师阳、敲磬的乐师襄到海滨去了。
心得:这一章所记载的就是“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人皆去”的现象。从孔子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行将灭亡的末世景象。对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来说,长期繁荣有几个重要条件,从内部来说,首先必须有一种文化精神,其次必须有一套与文化精神相适应的制度,再次,有秉承这种文化精神、认真贯彻执行的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灵魂所在。当这个国家即将崩溃,或者组织即将瓦解的时候,就会出现文化精神丧失、制度破坏和人才流失的末世景象。文化精神的丧失,制度的破坏和核心人员的离散,是组织和国家崩溃的前兆。当这些事件接连出现时,国家或组织就已经接近崩溃和灭亡了。对末世景象,每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或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与关注。
18.10 周公对鲁公说:“一个有道的国君不疏远他的亲族;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故旧朋友如果没有大的过错,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心得:这段文字是周公对儿子伯禽的训诫之言,他告诫儿子伯禽治理政事要重视人才。周公的命辞中所讲的用人之道,主要包括四点:一、用人要用亲人,不要故意疏远亲人;二、有才能的人要重用,不要让他们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三、对长期在自己手下做事的人,就不要轻易地罢免他;四、缺点人人都有,对谁都不能求全责备。周公命辞非常精辟地概括了身为管理者应掌握的用人之道,在处理政事的过程中,只有坚持这几点,才能赢得下属的有力支持与帮助。 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命辞中的“君子不施其亲”,周公说用人要用亲人,不能疏远亲人。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任人唯亲呢?在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日益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任人唯亲更加没有立足之地了。周公这样一个圣明君主,为什么要把这当作治世名言告诫儿子呢?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这里所说的任人唯亲也不例外,我们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其有缺陷的一面,善用其利,避免其弊。 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人治为主,所有大权都掌握在君主手中。为了让大臣更好地执行命令,去率兵打仗、管理政务或治理地方,国君必须懂得授权。要用人才没有错,要授权也没有错,但在授权给谁上就有问题了。在古代,重要的位置一定要安排亲近的人,这样有助于保证中央集权,防止权力分散或被削弱。因授权外人导致权力失衡,甚至权力削弱,以致引来大麻烦的并不在少数。 任亲固然有上面所说的优点,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信用亲属必然会限制人才的范围,就算亲近的人全是难得的人才,那能有几个?普天之下人才济济,如果把选才范围只局限于亲近者,无疑会与大量的人才失之交臂,这对事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任用亲近者固然可以避免外患,但你就能保证他会因为和你关系亲近而不觊觎你的权力吗?殊不知内患比外患的危害要大得多。历史上,祸起萧墙的事情要比外姓夺权的事情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任亲问题。任亲本身本没有错,但要注意兴利除弊,不要让任亲变成了“任人唯亲”。也就是说,任亲要在任贤的约束下进行。在任亲的同时,要大胆用贤。外人无才自然不用,有才就要放下成见,将其吸纳进来。这样,才会保持政权的稳定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