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笔记—冷湖油田
2022-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Halo科
冷湖,一座典型的“因油而兴,因油而衰”的石油小镇。位于青海、新疆和甘肃三省区交界之处。第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阿尔金山南麓。原来是中国重要的油田之一,然而随着石油资源枯竭,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曾经数十万的石油小镇现在成了一片废墟。

汽车在戈壁滩上一路疾驰,三零五省道两边,不远处低矮的石油“磕头机”有条不紊地上下舞动着;快进入冷湖的时候,车子放慢了车速,一道“冷湖油田欢迎您”的标语,映入眼帘。这是我第一次与冷湖邂逅。正值黄昏傍晚,落日余晖把这个本就荒凉破败的小镇映衬地更加寂寥。三零五国道是这个小镇与外界连通的唯一主干道,道路两旁的杂货铺、修车铺、餐馆、旅馆、菜店等等小店依次排开。石油主题则是这个小镇最醒目的元素。中石化的办公楼是矗立在小镇的中心地带,显得格外突兀,身着红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在这大楼进进出出。

最让人内心震撼地则是小镇东北角的冷湖石油基地遗址。遗址与省道之间有土路相连,汽车能够勉强驶入。遗址的残垣断壁与周遭景物单调无变,狂风袭来,黄沙漫天,尘土飞扬,心生荒凉。向废墟深处行走,我们一行人仿佛陷入集体性的静默,但能从各自的眉宇间感受得出淡淡哀伤。环顾四周,通过残留在断壁上的印记,能够依稀辨认出五六十年代的数万石油工人的办公楼、宿舍、食堂、电影院。矿业贸易公司的招牌依旧清晰可见,可建筑在无声的岁月侵蚀中早已残破不堪;路过圆形影剧院,心里想到的是这个地方见证了多少那一代青年人的青春故事;一排排整齐的建筑物,是没有天花板的房间,透过保存完好的黑板,能够看出这是当时的教室,从这里走出去的石油子弟们目前他们又在何方?

我在网络上,搜寻着冷湖的前世今生。“一九五四年,新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踏入这片貌似月球的神秘土地,启程石油之旅,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在这荒芜之地书写冷湖石油的激情岁月。一九五八年,冷湖五号构造地中四井日喷原油八百吨,宣告冷湖油田诞生。一九五九年,冷湖油田年产原油三十万吨,跻身全国四大油田之列。当年,设立冷湖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东移和油田原油产量逐年递减,冷湖油田步履维艰,陷入开发低谷。一九七七年,西部尕斯库乐油田华丽诞生和八十年代敦煌石油基地建成,数万名石油职工家属西进东迁,自此,冷湖油田逐渐从沸腾走向沉寂。”以上是冷湖油田曾经的辉煌,如今人去楼空,只留下这一片废墟依旧接受着凌冽的狂风肆虐。我们作为后来的造访者,通过残垣断壁上能够依稀辨认的“石油工人万岁”标语,感受得出那一代的岁月激情,在茫茫戈壁滩上践行着那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时代当予那一代伟大的人树以丰碑。
从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出来,已暮色沉沉,我们的车队继续朝着戈壁滩的深处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