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古人的进步与桎梏——谈中国版"格列佛游记"《镜花缘》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浣溪令

"此后一别,不唯天南地北,后会无期;而风流云散,绿暗红稀,回首仙山,能毋惨目!"

〖清〗李汝珍《镜花缘》

从书名看,这本书会不由自主让人想到一个词——"镜花水月"。

确实,无论是花月仙之赌注,还是众百花下界历劫,亦或百花重回正位,无不展示出尘世中"一场大梦终归空"的虚无体验,而以虚空之壳填充的却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果实和超越时代的哲学性思索。

今日要谈的,便是书中对这二者的体现。

(一)故事情节构造彰显正统思想

一本小说离不开贯穿全文的故事情节,而情节设定往往体现了作者自身的立场与情感。

如《三国演义》以三国历史为背景,却多处扬刘抑曹;《水浒传》以一百零八将逼上梁山为前奏但最终被招安等,这些都体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作者们心中潜移默化的儒家正统思想,这本书也不例外。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与嫦娥仙子在蟠桃盛会上发声口角为背景,讲述了百花仙子违背誓言使百花纷纷下凡历劫的故事。虽以神仙赌约为序,但着重描写的却是百花在尘世的经历。

书中的尘世时间是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主线定为由百花仙子寻找遗散四处的百花们,并一齐参加女科试。

其中以仙人背景,赌约为契,让仙人相助历劫的百花们"反武",将百花的"反武"行为看做历劫的终点,视作流芳百世之事,这不难看出作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思想。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尽管武则天在位时做过许多对后世大有裨益之事,其所治理的几十年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政启开元,志宏贞观";尽管书中的百花们均因武则天开女科试而获取到功名,但最终都被弃之不谈。

主要人物均被放置到了武则天的对立面,显然是作者尽力让结局与自身思想取的平衡的结果,因此只得将"反武"看作天降正义,看作一个无可反驳的正命题,这是作者骨子里儒家正统思想支配下的结果,是历史的桎梏。

(二)以新奇设想始,哲学探讨终归于秀才气

有人将《镜花缘》称作"中国版的《格列佛游记》"或"中国版的《鲁冰逊漂流记》",确有其道理。

当乔纳森·斯威夫特和丹尼尔·笛富在借他们的想象与文字让笔下的主人公游历各处时,东方中国的李汝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在李汝珍笔下,百花仙子转世后的父亲、主人公之一的唐敖与妻舅林之洋、舵工多九公游历了大人国、女儿国、君子国、劳民国等。

这些国家因其国民特性得名,如大人国人民行事光明正大;女儿国均女子当政、男子居内;君子国国民衣冠带剑,好让不争等等。

透过这些新奇设想在增加文章趣味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些突破封建思维的问题。诸如在女儿国,主人公们在路上行走时被批"不守妇道,男子理应居守内廷",妻舅林之洋甚至被女儿国国王看重强行给其裹脚。这些情节在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问题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男子被骂"蹄子",乃千古第一骂。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理教盛兴,甚至达到顶峰,社会对女子的制约越来越多,而这本书,则在社会整体对女性提出严苛要求的时候,恰如其时的探讨了妇女权利的问题,不可谓不进步。

但是,整体的时代思想依旧影响着作者李汝珍。《镜花缘》中更多的还是借各国特性宣扬儒家仁义礼智信的良好品质,好让不争、守信于人等。前半部分尚有各国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新奇设想为底色调和,使文章不至乏味,但文章后半部分,百花齐聚后,作者却将笔墨重点放在了百花设宴,行酒令、谈琴棋书画与烹饪之法以及对对联上面,虽反映作者涉猎之广,难免有文人卖弄才学之感,使文章回归俗套。

纵观全文,儒家思想处处可见,这是时代烙印,今人亦不必太过苛责,这样一本书,领略古人进步之处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