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之名:如何让学习成瘾?
玩游戏,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
——哲学家伯纳德·苏茨(Bernard Suits)
我的晚间时光,有一半时间在陪孩子做游戏。
赛跑、捉迷藏、乐高玩具,一个听不进指令的两岁小男孩,在游戏中极为专注、全力配合。
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并不是学习,而是游戏,亦或是二者合一。
通过对游戏了解逐渐深入,作为一个自诩高度自律、从不“沾染”电子游戏的人,我发现:
我对游戏的认识太过狭隘。其实我一直都生活在“游戏化”学习里,并享受游戏带来的红利。
【 1 】轮滑成瘾
20岁时,我疯狂迷恋轮滑运动。准确说,是轮滑运动中的平地花式(点击查看相关视频)。
为了在夕阳中体验流畅与优雅,整整一学期我沉浸在轮滑运动里。能逃的课都逃了,有些不能逃的课自学之后也逃了。暑假不回家不出游,我留在学校继续训练。
换来的成果是,我成为本地轮滑界进步最快的黑马。
至今我还保持着一个记录:连续一个月每天学会一个新的技术动作。而初级学习者学会一个新动作的平均时间,是1-3周。
现在想来,我取得惊人进步的原因,是进入了一种“模拟游戏”的状态。
所有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游戏改变世界》
按照游戏的四个特征,我的模式是:
1、目标:一帧一帧慢放网上视频,拆解动作,让每天要学会的目标清晰可见;
2、规则:对照平地花式要求,分析当天动作的技术难点,一一达标;
3、反馈系统:粗略的动作完成度由自己把握,精细动作由队友反馈;
4、自愿参与:完全出于兴趣,没有外界压力。
【 2 】疯狂玩家
我再练久一点,宿舍楼的看门大爷就要神经衰弱了。
当年我的作息是这样:每天早上五点从寝室奔出去,晚上快十二点回来睡觉。我们宿舍楼看门的老大爷,晚上坐在楼门口一边抽烟一边拎着钥匙等我回来——只有我回来他才能锁上门。早晨情况反过来,我坐在他的收发室门口等着他给我开楼门大锁——只有他打开我才能出去。
中午我会给自己安排一段时间午休,用来睡觉或者看书,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研究轮滑。注意,不是“玩”,而是“研究”。
大多数人害怕挫败,尝试几次不成就去做自己熟练的动作。而我为了练习某一个动作,会练习几百次,并持续尝试不同方式:找到网络上所有能够找到的教程,请教身边高手,研究运动生理学。
我发现自己对轮子的控制不好,动作快起来就变形,所以我就穿轮滑鞋上楼梯,去商店,进食堂,去厕所(是的,最后一项是最难的)。
我会挑战自己的极限。在广场练习,很多同伴会在意围观者的评价,故意秀出炫酷花式。我把精力放在自己当天集中练习的技术难点上,该摔就摔。很多人反而因此记住了我。
我会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别人,而不是遮遮掩掩,担心别人超过我。每个人的体会不同,即便比我差一些的队友,也能帮我学到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哪些是有效经验,哪些练习没有用需要摒弃,提炼出了自己的心法。后来很多朋友有了进步还会专程过来和我分享,让我评价,我反而成了经验最丰富的人。
轮滑世界里,我晋级为一个疯狂玩家。
为什么我在学习上、工作上无法如此投入,而在轮滑上做到了?
因为游戏模式带给我以下体验:
1、工作难度:
在有限时间内,我要自己探索,找到隐藏在视频背后的技术细节,动脑分析。我还要保证自己的体力分配。然而工作越难,就越有吸引力,刷新记录的快感推动着我,让我不想停歇。
2、心流状态:
进度逼迫我发挥最高水平,在失败边缘一次次冒险。压力让我进入“心流”状态,并流连忘返。
3、积极情绪:
游戏心理学家说:“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主动选择、不断进步让我非常开心,每天的探索、学习和改进,看到结果和帮助别人让我有强烈的成就感,快乐无比。
而现实生活里的任务,和这样的体验相比,常常不够挑战,也不够有乐趣。我容易感到无聊,觉得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潜能,进而懈怠,不愿意投入精力。
【 3 】万变归宗
很久很久以后,我遇到了一个学术高手。
他屡屡斩获国家级竞赛名次,在校期间做出了自己的专利和创业公司。
听完他的经历,我觉得一见如故,因为如果把“单片机”换成“轮滑鞋”,其实我们俩的经历一模一样:艰苦任务、自主选择、心流状态、享受乐趣。
游戏模式、游戏思维,调动我们的情绪和生产力。
我们想在技能上获得提升,本质上都是“学习”,也都是一种“游戏”。
同时,游戏还能够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仅拿健身举例:
经典的《耐克+》跑步系统,很多跑者第一次使用就能跑出毕生的最佳成绩。这不是因为他们体能突飞猛进,而是因为系统提供的实时反馈和适度激励。
运动软件keep的勋章体系,也让我时常在写文间歇,跑出房间做20分钟腹肌练习。
【 4 】游戏的边界
游戏能让你对学习上瘾。但这只是游戏的力量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游戏,我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游戏世界,远比我想象得要丰富得多,美好得多。
《巫师3》是一个猎人在斯拉夫神话中冒险的故事。50万字的文本量,精彩的配音,把它变成精彩的互动文学作品。
华人游戏设计师陈星汉的《风之旅人》,是完胜大部分电影的、不折不扣的艺术品。
借用@雷斯林的一段话:
游戏的世界远比“吃鸡”,“英雄联盟”,“DOTA”,“王者荣耀”,“CSGO”等这些游戏宏大,而且还要宏大得多。
事实上如果你听到一个人说自己“完全不爱看电影”,“完全不看电视剧”,“完全不看小说”,你一定觉得这个人是没有挑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电影,小说。
其实游戏也是一样。
发挥游戏的价值,从摒弃对游戏的偏见开始,也从正确认识游戏开始。
正如一位玩家,写给《风之旅人》的话:“这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这是艺术,是美好、高雅的事物,是由像素组成的情绪,带着温度。”
你有关于游戏的更多认识、更多探索吗?欢迎分享在留言区。
[全文完]
【相关文章】
我的故事:
为价值写作喝彩:比简书钻更亮的,是读者的眼睛
我的新简书攻略:
「干货」简书与变现:聊聊“不对称”带来的机会
「干货」如何利用简书钻,提高你的文章收益?
--【我是谁】---
我是思源,一个有故事的简书女子。
喝清茶也喝烈酒,写诗歌也写段子。
欢迎关注我、留言给我,一起遇见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