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简书精品美文集萃爱之思

教育之思:道德教育之“花”常开久香

2018-06-13  本文已影响1205人  安静的骆子
教育之思:道德教育之“花”常开久香

近些年,青少年学生失德、甚至违法乱纪事件频发,教师师德状况亦令人堪忧,常引人苦思,发人深省!

在钱权本位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实用主义、奢靡享乐主义盛行的社会大环境下,教育也在功利化、庸俗化、奴性化,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人文、道德教育被边缘化、空心化,它耷拉着不再高贵的头颅,蜷缩于工具理性主义这个“翻身作了主人”的淫威的阴影之下。于是家庭成了纯“物资供应站”,家长成了无精神追求的“苟活之人”,成了曲解爱之真谛的“井底之蛙”;学校成了纯“投资场所”,教师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蜕变成了舍弃爱之真情的“目光如鼠”的“一己之私的追求者”,有教无育,“教”沦落为纯谋生手段和砸开名利之锁的、冰冷的铁锤;“育之雾”因“物欲之光”的普照而飘荡消散于天际,“育之花”因“浮躁之雨”的侵袭而凋谢零落于尘埃。

在“应试教育”这堵严严实实的高墙面前,真正的“素质教育”这股“新风”很难吹进中小学校园;在“教育异化为工具与手段”的乌云之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阳光”也很难照进教室。于是学生中出现了道德嗅觉钝化、人生理想矮化现象,他们将读书受教这块自带光芒且色彩斑斓的“魔砖”愚昧庸俗可悲地当成了获取名利之“果”的“垫脚石”。

在名利之风雨的侵袭下,家庭教育的道德之火光似已熄灭,学校教育的道德之火光也幽暗飘摇,一批有才无德、有欲求无追求、既无情怀亦无情趣、“活着仅为了吃饭”的“精神残疾人”便应运而生,过着既无意思亦无意义的“非人”生活。

为避免“危言耸听”之嫌,需要特意强调的是:个人可以在赞美声中成长,但社会不会在赞美声中进步,而只会在善意的批判声中进步。当然批判是基于理性、旨于德性的批判,不是个人负面情绪的宣泄与泛滥,因而它不同于感性的发泄与抱怨。这应该是一种深沉的、痛苦的爱国;于教育而言,便是一种深沉的、痛苦的爱教育!

当然,文中所说的现象并非普遍现象,说提及的主体也非主流,或许有点杞人忧天了。愿在通往“至善”之“教育”之路上,道德教育之“花”常开,花香满径,芬芳馥郁,熏九州儒雅之气,染满目君子之色!

教育之思:道德教育之“花”常开久香 教育之思:道德教育之“花”常开久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