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风流

对我影响最大的三本书--靳赋新

2018-03-11  本文已影响378人  闲淡山人

      《书润舜乡》前边播出节目,几乎每期我都看,有的不止看一遍,每次看完都意犹未尽。

        这个栏目办得好,是一道极具鲜明地域特征的文化盛宴,是向外推介垣曲的一张有效名片。

        垣曲,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是一个被中条山、黄河水环绕的山区小县。

        书润舜乡,一个书字,一个润字,一下子让这里的山涧沟壑,飘溢出浓郁的读书气息。

        一个地方没有了读书声,就让人看不到希望,见不到未来,也会在外地人面前失去尊严。

        愿在外地的垣曲人走进书润舜乡!祝书润舜乡越办越好!

影视剧编剧靳赋新

《书润舜乡》---靳赋新访谈

【书润舜乡】

      一.主持开场

      一位著名的电影人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梦想和远方。”

        在我们垣曲县,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孩提时总疑山外月亮比山内的圆。在村里,他梦想到乡里。到乡里,他梦想到县里。到县里,他梦想到省城。到省城,他又想梦到首都。一路走来,他从来不信天上会掉馅饼,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访谈嘉宾——靳赋新。

      二.他是谁?

        靳赋新 1967年生,垣曲县英言乡人,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北京九州同映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监事,北京万泰舒天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电影》《电影通讯》《环球企业家》《中国艺术报》《中国房地产报》等国家一级刊物,撰发各种产业研究论文一百余篇。曾参与《平壤之约》《永远的焦裕禄》《韩妈妈和她的儿女们》《憨憨公子扳倒爹》《乌龟也上网》等40多部电影的投资拍摄。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中新网、新浪网、凤凰网深度专访。

        三.视频台词

      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趁着年轻能走,就多走几个地方,一直是我简单又朴素的思想。

        走身,则身临其境,脚步真切丈量。走心,则意味着身未动、心已远。

        远方对于我而言,永远是一种悬念,一种诱惑,一种深深的吸引,成为我远行的动力。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思想的源泉。

      一个人坐在书屋,手捧着一本书,同智者默默对话,这种感觉很美妙,令我很是享受,却难以言表。

      无论我走到哪里,去见什么人,去做什么事,书总不离身。它陪伴我生活,是我生存的工具,是生命中的金钥匙。

        人生就像一次盛大的旅行,又恰似一部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读书、旅行、电影,构成了我三位一体的生活。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垣曲人家,垣曲人的心灵家园。进入垣曲人家,有回到家里的内心安宁。

        这些年,我不时地会进去走一走,走进家乡每一个本土作家的个人世界里。老村记事,东原西原,舜耕历山,南山北山---他们热爱家乡,用心写,写透了家乡的个性,令我敬慕,让我感动!

        我常对我朋友圈人说,写老家我根本写不过他们。站在一个山外垣曲人角度,回首远望家乡,写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才是我的长处。

        一个人最难的不是远走他乡,而是回归故乡,去见家乡的亲人。所以,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勇气在垣曲人家投过一篇稿子。我的内心充满了纠结和不安。

        昨日垣曲人家第一时间,推出了我的访谈录,我本想立刻转发,但一直想我该怎么去说才对?客套地说几句感谢话?这不是我的风格,太苍白无力。

        没有见过我写的文章?第一次便裸露出我的人脸。我心存感激,昨晚思想了一夜。冥冥之中,我感觉到人生的一种定数,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的人,你就在那里,不早也不晚。

        让山外垣曲人回归书润舜乡,我不敢,不够资格,心怀忐忑。我第一个想到张高陵大哥!他是大领导,是军人,是全国著名文化历史学者。陪大哥回来录制节目路上,我不断地给他说,我知道您经常出席国际型论坛,可以侃侃而谈,但您这是回老家?家乡的老师,同学,亲戚都认识您,可不是闹着玩的?说我把他搞得也晕了,搞得也紧张了起来。

      张大哥录制得很顺利!我多虑了!到我后录的那天,紧张了!不在状态,害得王蓉蓉,刘琦,石炎干着急___!辛苦难为他们了!

        节目播出头一天还在纠结,要不要请示垣曲电视台领导取消播出?又怕不尊重他们的劳动,终究还是没说出口!

        剪辑出一稿时,我看到很多错误!有四十多处。我的普通话说的很烂,人紧张,话说的颠三倒四,给石炎出了个大难题,字幕没法配!时间只有一下午,五点台领导审,晚上八点多就播。辛苦他们了!

        虞风加垣曲人家,昨日一天点击量超过1900多次,让我始料未及!文学圈朋友,几十年未见过面的同学,亲戚家人纷纷转发,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___赋新敬上


      所有的远行,都是为了等着有一天回来

——节选自我老舅靳赋新的流水集《在湘西,在凤凰》

                    朗诵者/韩慧窈

        人活着不能没有远方,不能没有梦想。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页。行走在路上,一边去发现,一边去体验,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因为《边城》电影,我知道了沈从文,知道有一个叫茶峒的边陲小城。因为沈从文,我来到了湘西,来到了凤凰。来之前,我认为是沈从文成就了凤凰。走在凤凰街上,我认为是凤凰成就了沈从文。坐在沈从文墓前,我才明白,这是一种无法分割的互相成就。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从一位懦弱文人口里说出来的,他给自已写出这样的墓志铭。尤其是后半句,太硬气了,这才是湘西汉子、凤凰筸子兵,难怪安徽名门闺秀张兆和,能这么死心踏地跟着他一辈子,死后又跟随他安息在听荡山。

      “一个战士要不战死疆场,便是回归故乡”,这是今年95岁的表侄儿,穿牛仔裤的鬼老头、嘴里叨个大烟斗的黄永玉,给表叔最后的盖棺定论。这让我想到,没有表叔,哪儿来的表侄儿?没有故乡,哪儿来的游子?没有凤凰,哪来的沈从文?凤凰,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

      在湘西一共住了十二天,我走了,湘西还是湘西,凤凰依旧是凤凰,不会因我的到来,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事实上我也没有想过,要去改变什么。只是我却不一样了,有了这次湘西之行,凤凰的城,凤凰的人,驻进了我的心里。

      唯真,则心底坦然,不累。唯简,则繁事少扰,清静。唯美,则愉悦身心,爽情。唯趣,童心未泯,好奇。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有多少条朝圣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在走心在散步。我在旅行的路途上,以一个朝圣者身份,将自已的身影,留在了天地山水间,将自已的心路历程,写在了我的《流水集》中。


        家乡的“书润舜乡”专栏,对我的访谈节目,今晚我通过微信终于看到了。感谢垣曲电视台,则忠台长,谭红平副台长,书润舜乡团队,特别是主持人刘琦、摄影剪辑师石炎,为这次访谈付出的辛苦,表示我诚挚的谢意。昨天垣曲电视台播出后,有好几位家乡的乡亲、同学都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件事。家乡人对我这种热切的关注,让我特别感动,也请允许献上我对家乡父老的祝福和感谢。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好,所以我请我的三个小小外甥女韩慧窈、韩梦洁、王梦帆为我助阵!没想到她们抢了我的镜头,比我强多了!读书,需要一代一代传承。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家的希望。祝垣曲书润舜乡越办越好……一个地方有了读书声,就有了希望,有了未来,有了一个地方的尊严!靳赋新 


      了解到靳赋新学长,是因为一个初中同学的孩子叫马若飞,毕业以后来京北漂,爱好文学和影视编剧,而那时也是我刚与三十年没有见过的高中同期班同学文学编剧李国莉同学刚见过面,互相加了微信,因而在我的朋友圈给她点赞,也许是我转发了李国莉同学发的朋友圈,我的那位初中同学在我的朋友圈点赞评论,那个和李国莉在一起讨论剧情的戴眼镜小胖孩,就是她的儿子。后来和李国莉同学在微信里说起这件事,原来初中同学孩子工作的那家公司的靳总就是我们垣曲县的老乡,恰逢其时的是我们垣曲在京老乡微信群也由前门红人家政的刘适瑞老板把我们垣曲老乡拉进微信群,于是和靳赋新学长互相加了微信,他邀我有空去大兴区住处喝茶,因为种种俗务的耽搁,虽是一个县的仅差一两年的学长,如今也在京城东边和南边,大兴区也是我曾经工作过近十年的地方,与靳赋新学长虽有神交而未曾谋面也。

        前几天,垣曲老家电视台的《书润舜乡》栏目先后访谈了在京工作的张高陵先生和靳赋新先生,今天在垣曲在京老乡微信群里,看见靳赋新学长发的几段文字,总起来讲就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以及对家乡电视台对他专访的感慨,这与我们现在进行的康中校友公益讲学活动精神正好契合,整理一下,成为如下的文字。


@@@@@唤醒了人们什么???

        总以为读书的人少了!总以为读书与商业社会格格不入,我没料到一期县电视台访谈,在垣曲山城小县挂网一天,得到了1800余人次的点击!大家纷纷点赞,转发,评点!特别是我的北京领导圈,电影圈,文友圈,朋友圈,他们一般不会去看一个县级电视台,但在昨天也受到感染,晚上也开始看,开始转了,开始评点,关注起这个县级电视台的小栏目。

        我唤醒了人们内心什么?是读书?是旅行?是电影?是亲情?是故乡情?还是我的人生经历?我山里放羊娃草根一代的风雨兼程?我不得不想这个问题! 家乡人对我的厚爱是第一因素!

        [强]@靳赋新「zonekey」@张高陵,看了两位哥哥的访谈,深受感动。家乡是我们的根,无论身在何处,心永远留在家乡,借用访谈的话,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祝家乡越来越好,祝两位哥哥身体健康,祝老乡们在他乡一切都好!

        谢谢梁强老乡。这第一本书是我一位高中同学高考前赠送给我的。他叫张彦平,走路小跑步,不看两边,有点古怪,独来独往,但同我的关系要好。高考前他理了个大光头,削发立誓要考上山西大学日语系,旁若无人在二三千人的校园里走来走去。后来他还真考上了山西大学日语系。

        书的封面上,设计有一个紧紧握住的拳头,下边写着:始终奉行彻底行动的人生哲学。作者叫德田虎雄,是日本一名医生。他说: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只有彻底的行动才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周围社会的唯一途径。

        德田读小学时,3岁弟弟突然病逝,剌激他立志从医。历经三次高考,最终考入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1973年他成立“德田医院”,提出“24小时365天营业”、“不拒绝救急”等方针。他后来不停地创办医院,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

        这本书我读过N多遍,真正励志类书籍,它激励我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想、只说,而不去行动——始终奉行彻底行动的人生哲学。

        我前几天从网上看到,他的德洲会已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医疗集团,拥有385家医疗设施及养老机构,在全球28个国家展开国际医疗合作。

        影响我的第二本书,书很薄,橙黄色封皮,打开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吸引住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约二十来岁,整整看了一晚上,看得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以致于之后很长时间,从书中走不出来。

        这是一部几乎没有故事的小说,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作品情节,向我展示出中国北方一个浩大地理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及北方各条河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回城大龄知青,为了摆脱命运,准备考研,报考的是冷门地理学。

        我在古城读初中时,天天能望见黄河,仿佛感觉我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我“:"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他伟大力量的赐予。

        当 "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这是一首刚强滚烫的歌,一份鼓舞人心的精神,真切到燃烧着眼珠。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这么多年以来,我在外地他乡,也不只一次地苦闷过、迷惘过,但一想到这本书,马上就有了新的力量——我的根扎在黄土高坡,我有一个伟大的父亲叫黄河,不要怕,不后悔,永不言败,只能勇往直前。

        这本书作者是张承志,书的名字是《北方的河》,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著名作家王蒙誉为"大地和青春的赞歌"。王蒙说“在看完《北方的河》以后,我想啦,您他妈的再也别想写河流啦,至少三十年,您写不过他啦。”

        第三本书是我1997年在太原上班时,一位文友送给我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过七十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患肌萎缩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他早年的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

        莫里教授说,人们在生活中过于看重金钱,却忽视了情感。工作中常会废寝忘食,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不论面对什么,都要有一个宁静与祥和的心境。生活是一门大学问,不能舍本逐末,找错了方向。教授去逝后,米奇将同老师的对话冠名《相约星期二》,1997年出版,全球热销1000万册,并于2000年被拍成电影。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引起我对生命的深度思考,提醒我任何时候,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外界如何变化,都要恪守最基本的社会法则,不能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靳赋新简介

      1967年生,垣曲县英言乡人,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北京九州同映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监事,北京万泰舒天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撰发各种产业研究论文一百余篇。曾参与《平壤之约》、《永远的焦裕禄》、《韩妈妈和她的女儿们》等40多部电影的投资拍摄。


        只有彻底的行动,才是改变自己。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想、只说,而不去行动——要始终奉行彻底行动的人生哲学。

        导演这等震撼职业,心中从未有乡党模样占据,以为总是好莱坞名人等专席,不料临近除夕,有京师归者为友人所荐,乃从事影业者靳赋新也,且有作品三四矣,心中大感欣慰。垣县明珠,四射于舜王坪之颠;舜乡俊彦,华丽于皇城根下,如此流光溢彩之事,怎不令乡人额首称庆?


        他祖籍山东,出生于军营,曾是电影【大决战】的编剧之一。因他二弟和我是同学,我也习惯于称他为大哥。我喜欢听他讲人生故事,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影视剧。他是领导,是军人,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历史文化学者。在他的身上,洋溢着一个男人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敬仰!

张高陵大哥

张高陵简介

        垣曲皋落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政党政治、国家非传统安全、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执行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理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执行委员。曾参与清华大学“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与企业(商会)发展课程开发。

《书润舜乡》---张高陵访谈

八路军~张高陵(朋友)

        谢谢我的家乡垣曲县广播电视台在元宵节期间连续播了两天此次访谈节目,十分感谢家乡的亲朋好友和各位领导!垣曲家乡一直关心着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垣曲人。我永远记着1947年垣曲解放时,6万人的山区小县,临汾战役时垣曲就有2万人在做着战时后勤工作,蒸馍、做军服军鞋,支前民工达3万次。1948年支援河南等新区干部达170多人,1949年2月南下长江支队第六大队第四中队84人由垣曲组建,1949年5月入川的南下工作团3600人中就有垣曲人130多人……… 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希望当年走向全国各地的垣曲前辈们的后代能走进“书润舜乡”栏目,能关心垣曲家乡的发展。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垣曲在外工作人员走进这个栏目,希望有更多的垣曲在外工作人员关心支持家乡的发展。2018我的家乡垣曲旺、旺、旺!发!发!发!(3月3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