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 父母觉知 孩子的情绪陷阱

2018-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和乐文化
父母觉知  孩子的情绪陷阱

有多少次,当我们在公众场所或在朋友家时,我们的孩子有一些痛苦的感觉,进而产生一些行为反应,也许是大哭或者是非常生气,那我们的第一个直觉反应是什么呢?是要他们安静下来?还是尽我们所能让他们感觉好过一点?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好让他们尽快停止?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有许多原因,特别是我们不想被别人认为是不好的父母。

出于这个出发点而劝慰或安抚不安的小孩是一个错误,因为结果只会造成小孩将他的情绪压抑下来,并未得到理解与释放,他的情绪只是压下来而已,迟早一定会再次出现,而且往往就在你最不想要的时刻重复这个模式,通常这个与类似“如果我哭,我就有一些好处”这样的信念有关。

如果你的孩子很伤心,不管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最好是让他们在你的爱与安抚中真正地进入他们的情绪,不要将他们从情绪中打断,直到他们完全体验他们的情绪为止。之后,他们会走出这个情绪,并且继续天真快乐地过他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是因为尴尬而劝慰或安抚孩子,或者因为他们的哭闹触发我们,所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停止,那么,这份伤心将会被压抑在他们的心里,伴随他们往后的人生,直到有一天可以全然地被感受与释放。像这样的状况,如果我们够留意,其实它可以在童年时就化解,无需一直放在心里,而且甚至还可能要等到成年后,当某一个事件发生时才会再次触动这个过去的心碎。

这需要勇气和对孩子的那份承诺,不过,这是一个日后会有丰厚回报的投资。你将会教出一个情绪成熟的孩子,他的内心没有这些造成你们之间距离的隐藏痛苦。因此,他长大独立后并不会疏离他的感觉,所以他也就无需在二十年后的疗愈过程中,试图找出为何他的内心充满一堆尚未化解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压抑情绪都是基于某个最佳的理由,我们做一些自认为是最好的事情。然而,问题就在于,当一个亲近的家庭成员过世时,我们认为最好不要让孩子参与其中。因此,为了保护他们,我们让他们离开那个环境,不让他们涉及整个事件,然而将他们排除在事件外却会造成往后的问题。与其在这个时刻将孩子排除在外,不如你尽情地释放你的悲伤,同时也让他们释放他们的悲伤,否则,未来在他们的疗愈过程中,不仅这些悲伤的感觉全部会浮现上来,而且还可能会夹带更多的悲伤。

花一些时间回想某一个事件,你当时的作法也许压制了孩子释放情绪的机会。不要因此感到懊悔,而是未来你会选择采取怎样的作法,将你的选择记下来,好让你可以牢牢记住。容许你的孩子感觉他自己强烈的情绪,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太迟。

摘自杰夫-艾伦、艾莉森-班克斯《父母觉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