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3(15)
今日学习《医学通识50讲》,第三章医疗活动的实质
15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薄世宁: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是把一个痛点解决到极致,越简单也就越震撼。
1,《药品管理法》给药的定义是:药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的第一个层面: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例如:嗓子疼,医生开的阿莫西林,它的背后却是一整套复杂的知识体系:嗓子疼和细菌的关系,细菌的结构,药物杀灭细菌的机制,药在人体怎么代谢,半衰期是多少等等。
药用一种简单形式,交付给病人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
3,药的第二个层面:不同水平的认知体系,一定会出现不同水平的载体。
每一种药,都代表了不同年代的认知水平。
1)在认知水平低下的年代,人类只能靠偶然来发现药。
比如“伟哥”。本来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结果发现男病人吃了以后各个都“挺高兴”,原来它可以帮助勃起。所以,“伟哥”就用于治疗阳痿了。
2)后来,医学对于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知道了病的机理,药物研发就变成了用已有的化学分子,一个一个去试,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药。
还说“伟哥”,靠扩张血管来增加海绵体的供血,带来勃起。但它也同时扩张很多其它部位的血管,这样也就有了副作用。比如眼睛胀、头疼等等。
3)认知越来越精细,好药出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
比如1983年,医生们找到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罪魁祸首,是一段称为BCR-Abl的基因。这段基因合成的蛋白,不断地给细胞“乱发信号”,让细胞变成癌细胞。到此,发病机制明确了,并且精准到了一个靶点,根据靶点设计出了专门的分子药物——格列卫,它不仅稳准狠,而且减少了副作用。
它带来了一个精准药物研发的新时代。在它以前,只有不到30%的病人能够活过5年;有了格列卫,这一数字提高到了89%。5年之后,接近99%的病人可以达到完全缓解。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4,药的第3个层面:医学整体认知水平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以造出好药,还可以让曾经的毒药救命。如果认知错误,好药也可以杀人。
比如砒霜是毒药,可以害人。却可以用来治疗某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比如,现在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还有多发性骨髓瘤这两种疑难病有一种药,叫做沙利度胺,也叫反应停。
它几十年前用在改善孕妇早孕反应上,曾经造成了全球15000多名孩子畸形,造成的流产、早产、死胎更是不计其数。所以好药成了杀人的恶魔。
所以,对于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法律监管只能保证它是一个“合格”的药。
但是,让药更安全、更有效、副作用更小,最终依靠的是整体医学认知水平的提高。
截取精选留言两则:
1,"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载体,它背后是整个医学认知体系",因此,提高医学认知体系是核心。随着人们对医学认知的不断提升,原来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变为"正作用"。其实,所谓的"副作用和正作用"都是人们主观意会的,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特征,把它们放到正确的地方,都可以发挥应有的效应。
通过查找资料,我再举几个例子:
1.)曾经的利尿剂――汞撒利,也有着和伟哥类似的经历。1920年,维也纳一家医院病房正式试用一种有机汞化合物治疗梅毒,然而疗效并不让人满意,不过,细心的护士拯救了它的命运。护士们在测定24小时尿量中发现,试用此药者均尿量大增,于是转而给浮肿患者使用,效果很好。不久后,该药便改名汞撒利(Mersaly),并作为利尿剂而应用于临床,风靡一时
2.)阿司匹林是资格最老的解热镇痛药,早在1898年便由德国拜耳药厂率先合成,最早用于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过医务工作者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可致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出血)也比较突出。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之所以引起出血,乃因对血小板聚集有较好抑制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作用),于是便利用它的这种副作用来阻止血栓形成。
3.)长压定即米诺地尔,又名敏乐定,原本作为降压药使用,但因该药降压作用不持久等原因而逐渐被新上市的其他降压药物代替。不过,其副作用挽救了它:长压定初期的临床使用中发现,它虽然降压效果不明显,但可导致毛发增多,于是被制成外用制剂用于治疗脱发,效果相当不错,是目前治疗脱发的常用药物。
4.)螺内酯,又名安体舒通,是一种低效利尿药,它还有排钠保钾作用,常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作为利尿药的它,并不怎么夺人眼球,不过在临床使用中发现,它也像长压定一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副作用,于是也被用于治疗脱发,效果不俗。
5.)在20世纪,氯喹是很有效的抗疟药。不过,临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恶性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使其疗效降低,同时发现它有引起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氯喹在抗疟上受到限制,但其对心脏的副作用却得到发扬,研究发现,氯喹对心肌的作用类似奎尼丁,于是试用其治疗某些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效果很好。
6.)米索前列醇又名喜克溃,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衍生物,是一种胃黏膜保护药,后来由于发现其具有抗排卵、抗着床、扩张和软化宫颈等副作用,被禁止用于孕妇。但是,这些副作用到了计划生育门诊却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被用作抗孕激素药而用于人流。
7.)维生素C对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腹泻,于是也有人利用此副作用治疗便秘(一般一次用1000,2000毫克就可以引起急性腹泻,便秘即可缓解)
8.)异丙嗪(非那根)是一种抗过敏药,也有抑制中枢(如控制咳嗽的中枢)的副作用,利用这一点将其用于止咳有不俗效果,如常用的非那根止咳糖浆就是一例。
2,薄世宁:对于外行同学甚至不搞药物研究的同行来说,药,是最难讲的。这节课我和顾问团至少迭代了15版才成了大家今天看到的样子。
今天的精髓在于‘载体’二字。如果你知道美国NASA向外太空释放过四颗永远不准备让它们再回来的飞船,那么你应该知道每个飞船上携带有一枚高度浓缩和反应人类科技和文明的光碟。这个光碟,就是‘载体’,也许上亿年后,地球已经不在了,这个载体用最简单形式向外星人交付地球的认知。‘你好,我是地球,我是人类,我们曾经来过!’。
黑色方碑是外星人展示科技实力的‘载体’。药物是整个医学知识体系对于某种病解决方案的‘载体’。
医学通识50讲,是用‘载体’这个形式,交付给你浩瀚的医学认知,虽是妄念,但是已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