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微读书|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223人  作家阿紫
微读书|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本书是对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集结而成,共19篇,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和“各届说”三个部分,还原习总书记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再现习总书记15岁-22岁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习近平。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习总书记自述“那七年”的感悟。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读了习近平的《我是黄土地的儿子》,特别感动于其平实接地气的文字,一如每次总书记的讲话,很简单很清楚很明白,朴实但又能让人回味良久。

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提到的“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

“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l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

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

20岁那年,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这四大关的任一关都是不容易过的,尤其对于一个15岁之前都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来说。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说到做到,知行合一,“为人民做实事”一直贯穿始终,不仅是被这样的“实在话”感动,更是被“做的实在事”感动,例如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现在仍发挥作用的淤地坝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知青”、“村民”和“各届”眼中的“那七年”。

我主要关注的是总书记这七年的个人成长 ,去汲取人生养分。

七年成长的主要原因

“在农村的这7年,是近平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的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平能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磨炼,这是他成长的重要内因;另一方面,外部因素也很重要。”——雷平生

在“知青说”这个篇章,雷平生在采访中认为,总书记的成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条,是近一在下乡期间一直坚持劳动,坚持自我磨炼,坚持学习。

第二条,是党组织的培养。从梁家河大队,方案驿公社直到延川县,各级党组织对近平的关心爱护,是他成长的重要基础。

第三条,是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近平自己也曾经讲过,他在最困难的时候,陕北老乡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群众对于近平的关爱,使他对农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

第四条,是家庭与环境的影响。”

关于“家庭教育”的部分,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有提到父亲和阿姨对习总书记的影响。

“我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这是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能看到父亲说的话对他产生的重大影响,我想更重要的是他听进去了,而且去做了。

另外,在陕西农村的这7年,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他大姨齐云,齐云阿姨是个老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坚持敌后斗争,对农村生活非常了解,她对近平说:“那个时候,只有坚决依靠老乡。找到老乡,才能坚持斗争,坚持生存。哪有嫌弃农村生活艰苦、农民落后的道理?如果那个时候离开老乡,共产党员一天都活不了。”在那样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人的教诲真的会带来巨大的鼓励啊。

雷平生总结习总书记的四个特点

“第一,强烈的使命感。”

人要成长,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首先就要有使命感。农村的这7年,总书记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性办实事。总书记体现在“把自己当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两个方面,总书记已经由从小我出发的“物喜己悲”转变为对群众利益的深沉忧患了。

这一点对我的启示是很大的,不管我们现在身处什么位置,都应当是有“使命感”的,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党员,一名教师,公司的员工,都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为了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和谐,有这样的使命感,真的就不容易“以物喜,以己悲”,好像不自觉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俯看人生。

“第二,辩证思维方式。”

学会多方面考虑,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简单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如此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这个是需要不断是练习的,把自己设定为不同的角色去面对,培养自己不同角度去看,我想这也需要我向他人学习与请教,学习他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第三,遇事有定力。”

总书记常分享曾国藩的一段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古语也有云“静定生慧”,安静有定力,遇事沉着稳定,如此才会智慧生起从从容面对啊。

“第四,肯读书善学习。”

习总书记酷爱读书,“第一,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第二,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习近平对中国经典古籍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他都曾花功夫认真研读过。”“近平非常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他读过《离骚》,读过《古诗源》,读过《李白诗选 》《三曹诗选 》等。”

“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陶海粟

其他感动我的地方

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近平和大家关系都很好,但是他从来不给社员取绰号,也不取笑别人。在家在心里对他既亲近又敬重。”

在人生规划时,习总书记的在人生道路抉择和自我设计上不同常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他会去选择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这里也真的体现他的“使命感”,他的“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

“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太“心急”,“眼高手低”,总是想着改变世界而忘记其实我们最可以做最应该做的是改变我们自己。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总书记就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习总书记在自己自处困境的时候,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家推食”,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

写在最后

对于我,我需要多问问自己关于“使命感”,关于“发心”和“初心”,关于“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