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散文简友广场

基础写作教程:第一章绪论写作活动的特点(其二)

2022-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自羽的学习账号
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拿我们读书作文题为例。在读书的时候,我记得有一道作文题是要求写与“夏天”有关的作文。虽然学生都是写夏天,但是每一个学生用文字写出来的夏天不一样。他们会写夏天的知了、游泳、酷热等等。

就写作人数而言,它是单人的事完成的事,自己担任写初稿、修改、改定等。作者感觉写得不错就是写得不错。这也是为什么文章中遭遇批评会感动恶意的原因。

创造性

创造,就是在常规的基础上有所出新。我们一般不会把列车时刻表、商品价目一览之类的文字看作是文章,写作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文体来看,不仅文学性的写作需要创造性,但是不可能每次都追求创新,应当把它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就写作过程是创造性既体现为创造性的思维,也体现为创新性的表达。在构思、选材、结构、表达、修改等环节中可以做出创新;在文章体式、语言运用方面也可以有所创新;就写作的结果来看,可以是意新、物新、结构新,也可以是言新、体式新。

二、写作的创造性既体现在劳动产品(文章)上,也体现在对“人”的塑造上。物质性的劳动实践,锻炼的是人的体质和技术,而写作作为精神劳动,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的产品和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开发了心智,增强了创造能力。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写作能够通过‘立文’而达到‘立人’”。

三、写作的创造性体现为不同层次。创造性既可以体现为“迥异”,也可以体现为“微殊”。像牛顿、爱因斯坦、曹雪芹那样推出前无古人的理论是伟大的创造,而普通人在写作活动中稍微放弃一些通常方式,也同样是创造。即大的创新与小的创新。“大”和“小”的区分在于社会效果(对社会产生影响)

实践性

其一,写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劳动产品。前已说过,写作不能仅限于纯粹的内心思考,也不能止于口头言说,它必须落实为有形的文字,形成文章。

其二,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锻炼提高。学习写作,不能止于对知识、理论的记忆和背诵,要落实为写,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熟能生巧,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鲁迅曾说,他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是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其三,写作学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体认和内化。写作理论最终还是要付诸实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写作实践,才能逐渐内化为作者的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如此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多读多练”。古代的私塾教育在写作教学上一般是忽视理论指导的,鲁迅曾对那种教学方法做过描述:“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

朱自清也谈过他读中学时的经历:“那时的国文教师对我们帮助很少,大家只茫然地读,茫然地写。”他偶然买到两本讲作文的书,虽然并不多么高明,但因为能够指点一些方法,还是觉得“仿佛夜行有了电棒。”

不正确的学习写作,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只有正确的科学的训练,才能把一篇文章写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