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一本声称自带汤勺的书
开篇一个小故事,开开胃。
年轻漂亮的美国女孩在金融版上问:怎样才能嫁给条件好的男人?
本人二十五岁,非常漂亮,谈吐文雅,有品味,想嫁给年薪五十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贪心,但在纽约年薪一百万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并不高。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也不过二十五万。——波尔斯女士
然后,一位华尔街的金融家回复了她:
亲爱的波尔斯:
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个分析,我年薪超过五十万,符合你的择偶标准。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一个糟糕的经营决策,你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失,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可能会逐年增加,但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是年薪能超过五十万的人,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奉劝你不要苦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一个年薪五十万的人,这比你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可能性更大。
这个故事着实笑到我了,投资家说的虽然很刻薄,很残忍,却也很真实,很人性。有人会说爱情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对不起,这个女孩只是说要嫁给一个条件好的男人,而不是一个爱她的男人,不抬杠。其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相爱多年的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所谓的爱情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一句空话,没有面包的爱情有,但更希望在拥有爱情的时候也拥有面包,毕竟爱情和面包不是鱼和熊掌,话说这样的话,也就没人听李荣浩那首《年少有为》了吧,哈哈哈哈嗝~
不得不说代入感这个词挺奇妙的,它竟可以让你在不经此事的前提下,体验此事的过程,虽然会有些偏差,但是次数多了,终究还是有对的时候,达不到感同身受,但也大差不差了吧!
个人觉得颜值是一个女孩子的加分项,但绝对不是主导因素(当然,这里说的是以后要一起过日子,至于演员啥的,再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也没有错,只是,毕竟今后是要生活在一起,素颜的日子还是多数的。不求眼前一亮,但求看着舒服。
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女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压在一个男人身上(身为一个男生,这么说,会不会有些不妥,害,又有谁知道我说的是啥呢),不管这个男的是一支优质股还是一支伪装的垃圾股,都不能全盘托出。现在已经不在是那个父系社会了,现在的女性已然走出了厨房(不对,我妈现在几乎都不进厨房了。。。。),学会投资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很显然,当今社会,这种“我赚钱你照顾家”的模式,已经不再是最优的选择。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创造生活里的一丝不同与惊喜,是用一种形式来纪念、标志出这一天或者这一时刻的特别之处。从而在心里对生活产生敬畏,以此来激起生活的波澜,不让生活成为一滩死水。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生活中都需要仪式感。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给生活找点乐子,有乐子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活得有力气。
总有一天,我们都将学会自我治愈,因为这是生活的必修课。
越长大越不愿意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身边的亲人,就好像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不管受了多大的委屈,总是给家里报的是平安;而当子女问独自在家的老人身体状况一样,答案也是出奇的一致,总是回答很好,不用担心。
我们摔了很多次跤,发现膝盖变硬了;流了很多升泪,于是眼睛变亮了;伤了很多次心,然后心胸变大了;走错很多次路,终于记得自带指南针了;说过很多无用的话,尔后知道闭嘴了;爱错若干次人,明白真爱要珍惜了。
生命原本就是一个不断失去与收获的过程,我们总会主动或者被动地丢失一些在当时看来特别重要的东西,自愿或者被迫用新的内容填补心里的缝隙。时间久了,又是一个完整的人,又是一颗完整的心。
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爱一个人,比用你觉得正确的方式爱一个人,更有回应。
你是你,她是她,终究是两个个体,不要学前段时间的晓明学:“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有一说一这样很麻瓜,完全不顾及她的感受的话,那么你的努力也就错了方向,毕竟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在爱情的世界里,南辕北辙不是天真,也不是无畏,是愚蠢,是傻。。。。
爱情不是两个最优秀的人强强联手,而是两个最合适的人抱团取暖,满足彼此的愿望与需求,活出比单个人更好的未来。它不是单一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扶助。
热恋时或许还区别不出好与坏,但当组建家庭之后,当面对生活之时,所有的问题会被生活一点点揪出来,然后趾高气昂地摆在你们面前,然后一边吃着西瓜,一边翘着二郎腿看你们如何是如何处理的,是不是很可恶,但又是不是很真实。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女孩子要不要远嫁。我想这是每个女孩子(排除不婚主义者)值得深思熟虑的事情,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不是特别熟悉的家庭,大大小小的琐事,也许都要自己解决,选择新的城市,就要学会接受新的生活模式,还要学会和自己相处。
我一个男孩子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但是我身边却发生着这样的事情,二姨嫁到了威海,三姨嫁到了杭州,小姨也铁定不会再河南,也许母亲早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选择了留在父母身边。老人年迈,身体不适,不会让远在他乡的女儿们知道;逢年过节,与家中老人的联系也全靠了手机,看着满桌子自己爱吃的饭菜,也只能隔着屏幕咽咽口水,心里说不定还会流下几滴充满内疚的眼泪。
这事不曾经历,却就在自己身边,她们选择了自己第二次人生的开始,老人们能做的就是不给她们添麻烦。老人们活到这个岁数,怕死吗,我觉得他们怕的是孤单,看看人家子女满堂,看看自己碗筷两双,说不难受,鬼都不信。
有爱和婚姻稳定是两码事,爱情是两个人荷尔蒙的碰撞与契合,婚姻是在现实社会中讨生存的组织行为。有爱的人未必过得下去,没爱的人也不一定会散伙,但好的婚姻一定是把爱情和现实利益结合得恰如其分。
记得在奇葩说有关猫和名画那道辩题中,李诞说到了婚姻,他说婚姻是一个壳,不是我们去保护婚姻,而是婚姻要来保护我们,两个成年人要把所有最坏的事情都说好,把这个壳做的足够坚固,坚固到哪天这段婚姻不存子了,但它依旧能够保护我们。
现在的人总觉得搞反了。不管是追求者还是被追求者,刚开始都是尽可能的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彼此面前,唯恐出现点差池,有碍于自己在ta眼中完美的形象,这完全理解,毕竟在追求阶段要彰显出自己的优势和魅力,都懂都懂。
可是当你我决定关系再进一步的时候,就要知道的是,你我皆凡人,终究不是完美的,今后也不必用完美来包装自己。毕竟在一起时间久了,各种问题都会显露出来,与其那时候搞的关系破裂,倒不如开始前就摊牌,或者说可以不那么完美地“包装”自己,降低彼此之间的期待值,幸福度会更高一些。毫无隐瞒的,心平气和的,毫无顾虑的,说出自己的优与缺,尽早让彼此看清自己的样子,深思熟虑,相互交流完彼此的想法、感受,再决定要不要进一步发展,也不至于到最后搞的不欢而散。
阅尽彼此的缺点,依然心动,才有可能长久。
不要着急跟任何人确立一段关系。时间太短,就会有很大概率,对一个人判断失误;等理性占据了上风,就会开始对这段感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