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上班这点事儿想法

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我的焦虑,你永远不懂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302人  职场木沐说

不管你信不信,焦虑仿佛写在今天每个人的脸上。

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大家为前途奔忙,为生活打拼,为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编织着各种美梦,而在冰冷的现实前一次次触壁时,便大骂鸡汤励志文纯粹是shit,卵用没有。

这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感有如病毒般传播在每个角落,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售楼处,在社交媒体上,它让你无处躲藏。

01

同事Nick这几天看上去郁郁寡欢,我很奇怪,他去年刚升为高级经理,一切看上去风生水起,还会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直接将心中疑惑丢了过去。

“小高前一阵升为总监了,他比我小两岁!” Nick愤愤不平。

“可是你去年刚被升为高级经理,工作刚刚展开,急什么!”我不能理解。

“那怎么行,以前我们俩是平级的,这样小高就比我高了一级,我不是被他甩在后头了,怎么能不急?” Nick有些激动。

我心里叹口气。Nick做事果断,能力很强,因为去年的优异表现而获得升职,至今也就刚刚半年,很多方面还有锻炼和提升的空间。

他嘴里说的小高升为总监,我是知道原因的。因为公司业务要向新地区发展,需要从总部派去一个强有力的人,领导团队拓展当地业务,这个职位又需要常年base在外地,最后公司选中小高,而他也欣然接受挑战。为此,公司给他升职为总监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同时体现了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但是Nick不管那么多,看着小高升职每日焦虑,问我是不是领导不够重视他,又疑神疑鬼说小高肯定背后有人挺,才爬得这么快。

Nick觉得自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领导的沟通,就更努力地向领导靠近,有事没事找领导,每天净想着怎么讨领导欢心,又经常去HR那里打听公司升职名单。

我看得出Nick为没有快速升为总监而焦虑,而拼命“努力”着,然而领导和HR都烦了,说Nick本来踏实上进,现在为了快点升职,都不安心工作了,对他很有意见。

分析下Nick的情况,其实是对自己职业发展速度的不满和产生了过高的期望。诚然职场上总有人的发展似乎像是坐火箭,但这毕竟是少数,通常会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合拷贝复制。

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和发展的轨迹,这源于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工作生活阅历,再加上意志,机遇等因素的差异,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升职路径或发展速度。

如果一味去羡慕那些因特殊原因快速发展的人,而忽略了自身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只能徒增烦恼,因为焦虑而忽视当下的点滴累积。

02

最近和朋友Jack见面,他聊起大学同学的发展现状,说自己从未像现在如此担忧,如此焦虑,甚至惶恐。有的同学在投行做到合伙人职位;有的同学创业,公司估值过亿,而他在现在的经理位置已经干了十年。

Jack说:“上学时大家差不多,毕业多年后,我竟落后这么多,怎不让人焦虑?”曾经是同班同学,起点相同,但是毕业十年,十五年后,却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Jack心有不甘,嫉妒和焦虑感油然而生。

上大学时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的同学,多年后的巨大差异也许从毕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同样的五年,十年,十五年,你我却有如活在互相平行的世界。

没有对比,就没有焦虑。焦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经过和别人对比,尤其是和自己起点相同的人对比,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出很多,心里就会严重失衡,或者认为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或者干脆彻底沉沦。

我们只看到别人表面上的成功,却永远无法知道或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踩了多少大坑小坑,曾经的苦逼岁月又有多少人问津。

试想即便同样的机会摆在你面前,是否能识别,是否能把握,就算抓住了,是否能够投入All in状态,度过最艰难的冷启动和熬过黑夜中最黑暗的时刻?如果不能,那你也永远等待不到黑夜过后黎明的耀眼,或看到狂风骤雨后海滩的宁静和美丽。

03

很多人的焦虑来自于在年轻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时候,却希望一步到位提前退休,实现财务自由,于是焦躁不安混合着雾霾的空气,让人窒息。其实这种情绪和目前整个中国大环境下普遍存在的焦虑不安是一致的。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们,情境在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书中举例,如果调研世界人民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一个美国人或以色列人的回答很大可能是支持,而除这两个国家之外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回答则很大可能是反对。

当银幕和网络上充斥着“一夜走红”,“一夜暴富”的段子或故事;当一个个90后头顶创业公司CEO头衔,融了几千万美金的励志故事传到大街小巷;当一篇篇文章炫耀自己在一年内实现月收入5位数,6位数,实现人生开挂的鸡血故事刷爆朋友圈,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它似乎正张着血盆大口,对你恶狠狠地嘶吼,重复着那一句“出名需趁早”,“再不疯狂就老了”。

低下头看着仍住在拥挤的合租屋,嘴里残留着刚吃完的泡面的味道,你两眼血丝,想到明天上班还要面对老板的责骂,升职的道路上前途未卜,耳边响起本该最催眠的班得瑞音乐,你却始终夜不能寐,时钟在耳边的滴答滴答声仿佛重重的敲打着脑门,让你本已焦虑万分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

拼不了爹妈,拼不了背景,能拼的只有自己而已。但即便这样,看到同学,老乡,同事买上了房,住上了别墅,换了好车,收入猛增,你的血液里的焦虑细胞疯狂生长,你真的不想就这样“混”下去,想和他们一样,希望有一天早晨睁开眼睛,从此脱胎换骨。

忽然间你又想质问,是这个社会太疯狂了,还是自己太不安分,太过矫情或者太不争气了?你开始怀念没有焦虑,没有攀比,没有忧愁甚至没有悲伤的童年岁月,怀念家门口那株老槐树,它不谙世事,径自发芽,单纯的让人想哭。

如果我们暂时改变不了大环境或大情境,那我们最好能够更多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觉察,运用当下的力量,开启“第三只眼”理性对待自己的焦虑情绪,排除负面消极影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04

很多人对现状不满,羡慕别人,渴求变化,这一点没有错,因为这些欲望,期待和想法,会成为我们奋斗或成长的驱动力和发动机。

适当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定程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让我们在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关注自己成长和发展中的差距。事实上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焦虑的,适当的焦虑有益于时刻剖析自我和鞭策自己努力前行。

然而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更多是过度焦虑。本来按照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成长规律,等到时机成熟,成功就会水到渠成。但是人们却无法忍受在成功之前的那一大段寂寞而辛苦的跋涉,反而用焦虑取代自信,用投机取巧取代脚踏实地。

过度焦虑一旦成为常态,生活节奏会被打乱,平和的心态遭到破坏,爱发脾气,急躁不安,看周围人和事不顺眼,老想着走捷径少出力。如此,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生错误频现,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形,有时身体都会出现状况,向我们抗议。

我们的付出一旦没有马上获得回报和反馈,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玻璃心分分钟破碎,又或者因为现状距离目标的实现实在太远而最终绝望或放弃。

05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过度焦虑情绪的困扰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其实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快速得到回报时,就是因为还不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没有耐心等待时间的回报。

有时候你越着急想把某件事情很快完成或者迅速达到目标,可能越事与愿违。反倒安下心来,一点一点的做,会更快更好完成。梁静茹的那首《慢慢来比较快》道出了个中真谛:

有些事其实急不来

让挫败沈淀下来,人生是延长比赛

急不来总有障碍客观的存在

慢慢来会比较快

所以没有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就无法发生质变和突破性成长。游泳教练Apple最近和我说孩子游泳的进步就是源于两个方面的成长突破:一种来于自身,发自内心的突破;另一种是来于外界条件达到一定积累,才会实现突破。我深以为然。

2.设定合理预期

每个人天赋不同,机遇不同,行业不同,所以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切记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不然就会永远生活在无尽的焦虑中,痛苦万分。

比如文章开头的故事中,Nick已经处于良好的发展通道,没必要因为小高的个案,而做出违反正常规律的预期和行为,希望尽快升职,反而影响了自己现在的工作表现,得不偿失。

3.适时和定期回顾

外部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所以我们要定期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和目标设定,总结规律和经验,如需要,对目标和行动进行适当调整。

上文第二故事中我的朋友Jack,对现状不满,其实没必要等着毕业了这么多年才回头看其他人的发展,如果能适当保持对同学发展动态的关注,对自己多方面兴趣和能力的评估,也许就会早一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道路进行调整,不至于到今天才如此这般焦虑。

4.不要一味攀比,行动是硬道理

横向和其他人比较,如果把他们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标杆,值得鼓励,不然,这种比较没有意义,我们更应该和自己比,注重自我成长和进步。

发现差距后,学人所长,将别人成功的知识和经验内化吸收,转变为自己的营养,运用于实践当中,做个切实的“行动派”

你说:我的焦虑,你永远不懂。真的吗?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其他人的成功,在焦虑中模糊了方向,蹉跎了岁月,不如将心态调整平和,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设定合理预期,做出理性选择,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和积累相关经验。

把握住每一次挑战和机遇,既不逃避躲避责任,也不过分焦虑急躁,踏实走好每一步,积极面对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知名外企亚太区战略总监,十年以上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

作者为36岁以上年龄段。活动链接: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情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