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和任泽平撕逼过的姜超终于说了句大实话
2017年是不是一年撕逼之年,我不敢妄下结论,因为还有三个月不过完呢。
不过,财经界的朋友们可能不会忘记,就在半年前,两大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却互怼开来,在投资者今年是否应该秉持“现金为王”理念的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在此前早些时候,二位对于“新周期”是否启动这一问题亦持有不同观点。
这两位,一位是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他说2017年最好现金为王,炒股买房要小心;一位是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他说现金为王是个坑,今年是结构性牛市。
这个先暂时按下不表。但说这姜超姜某人,最新表述是:
货币年化增速接近20%,买房的人就是人生赢家。在过去的10年,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不在资本市场,而在于房地产,只要买了房的人就是人生赢家。而且貌似无论大家买的是市区的老破小,还是郊区的远大新,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最终房价都大涨了,都是人生赢家。也就是关键不在于买什么房,而在于有没有买房,这是人生赢家的分水岭。
我以为姜超这次说了句大实话,比今年4月下旬的那一轮旁征博引、模型构建、数据推论、结论形成有力。我相信持与我相同或相似观点的朋友不少。更遑论那些10年里在投资房地产方面颇有斩获的既得利益者。并且,这一群众基础应当是沉默的大多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搭上房产投资便车的白领中产阶层,正在成为橄榄型社会的中坚力量。至于姜超的观点是否打脸,请读者朋友们自行判断。
在理解姜超的同时,我心中又默念了一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当此行业内外环境特定时期,任何与此表述相左的言行均属不合时宜。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必须正视这一现实的话,接下来,我们可以为房地产行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做点什么?
比起姜超的直白,老潘则有点喋喋不休:
在最新一支思考视频中,老潘说,“对产权的宗教般狂热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这种狂热像正在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吞噬着机体,整个社会越来越不健康。”显然,仍然是情绪化表达,没有解决方案。想从观念上国人对于“居者有其屋”的理解,决非政策打压所能揍效。租购同权,集体土地建租赁住房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可能会消化和转移相当量的居住需求,但要实现潘石屹的梦想,道阻且长。
要寻找解决方案,不妨让我们再回到今年4月下旬的姜任互怼:
在那次隔空骂战中,姜超说:由于美国加息、国内金融去杠杆、央行政策收紧等因素,美林投资时钟已经静止不动。从今年4月份开始就变成纯粹的现金为王——股市、债市、商品都在下跌,短期在国内现金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很多对“现金为王”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拿现金不赚钱,但其实“现金”指的是货币类资产。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任何靠货币超发和地产泡沫换来的回升都注定是短暂的,而应该利用经济难得的企稳时期,加大改革力度,释放金融风险,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有希望的未来。
拥有国字号智库背景的任泽平说(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宏观的人要知道一个常识,“现金”只有在危机时期拿一拿,平时的大类资产配置中一定是不能拿现金的。逻辑很简单,首先是货币超发。
过去一两年北京的房价翻了一倍,随便一套房子涨五百一千万,手里的钞票就贬值了。什么叫现金为王?有多少人一辈子能够挣一千万呢?什么叫现金为王?我说,现金为王是个坑,这个坑而且很大。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主要理由有三个:新周期需求的复苏是超预期的;是供给的出清;新政治周期的开始。
没有人愿意永远做人生输家。缘于机会与偶得的财富示范效应只会一次次的教育人民。我觉得,政府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段内要做的事情,除了坚持调控高打高举毫不动摇之外,还得从思想上、心智上苦口婆心地教育人民,改变居住观念,为未来租赁三分天下有其一造势。为因货币超发这一大概率事件所造成的“现金剩余”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给炒房客正名,既堵且疏,以疏为主,为终将离场的限字令营造适宜的谢幕空间。让楼市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姜超在日前的反思文章中还说到一点:如何提高准确率?巴菲特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活得长,看的远。好比预测天气一样,如果预测每天要下雨,肯定经常错,如果预测每年会下雨,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也可能会错,但如果预测这辈子会下雨,而且你又长命百岁,那肯定不会错!
确实是正确的废话。但投资人还不得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