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学会提问》读书笔记6--你发现干扰性原因吗?
在我们阅读文章或者听演讲时,经常会遇到作者分析说明某件事情因果关系的场景。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批判性思维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接收作者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额外思考,除了作者分析说明的这个原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导致这件事情发生了。如果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件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怀疑作者解释的确信度。
这篇文章就是帮助大家更好的评估信息传达者解释因果关系论证的场景。
什么是干扰性原因
首先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干扰性原因
书中作者将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时,与作者的解释不同的一些解释称之为干扰性原因。而干扰性原因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达者解释的可信度。
什么时候寻找干扰性原因
什么时候需要额外注意是否有干扰性原因呢?作者认为当信息传达者通过一大堆方法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一定要警惕干扰性原因存在的可能。
常见的因果关系有:X对……有影响、X阻止……的发生、X使……更加容易、……是X的结果、X导致了……、X使……的可能性增加、X影响……、X是……的决定因素、X是……的因素之一、X对……有贡献、X与……有联系、X与……有关、X与……相关
如何找干扰性原因
如何去发现干扰性原因,作者提供了下面几个思路。也就是在阅读或者接受作者信息时问自己如下的问题:
1、我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
2、还有什么别的可能会引发这个行动或者导致这些发现?
3、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哪些东西我可能会当成重要的原因?
4、如果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可以说得通?
常见逻辑错误
在我们努力去选择干扰性原因时,下面的一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因果关系过度简单化:根据一些不够充分的因素来解释某事件,过分强调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的作用。比如,学校里发生了多起谋杀事件,有人认为是父母的疏忽、有人认为是枪支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电视暴力,同时专家们可能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但有可能他们并不了解事情的真实原因。
因为人们往往会犯一种错误,把一个简单、单一的原因当做是某件事的真正原因,而实际上,这个原因只是对该事件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之一,许多因素的组合才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所以,对因果关系所下的结论,作者应当清楚地说明他在结论中所强调的因素仅仅是众多可能的促进因素之一,还是提供了全面地包括因果关系的因素。
混淆原因和结果:将原因与结果混淆在一起或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以相互影响。比如,研究报告说“谢顶与患心脏病的几率有关;秃头的人死于早期心脏病的几率更高。”你认为导致这个研究结果的干扰性原因有哪些?难道血液循环的毛病不会使人谢顶?
这个案例中可以考虑四种解释:1、X是引起Y的原因(秃顶引发心脏病);2、Y是引起X的原因(心脏病引发秃顶);3、由于第三个因素Z,X与Y相互联系(先天遗传引发心脏病和秃顶);4、X与Y相互影响(心脏病和秃顶相互影响)。
对共同原因的疏忽:没有认识到两件事可能因为另一个共同因素的影响而相互联系。如上面案例的第四种解释。
混淆“在此之后、由此引起”:仅仅因为B事件在时间上晚于A事件,就认为B是由A引起的。如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不久,股市行情急剧下跌。我们能得出结论说布什就任总统造成股市下跌吗?
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倾向,相信如果两件事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话,那么后发生的事情肯定是由先发生的事情引起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推理。
当面对这样推理时,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能说明这件事”还有,“除了两件事在时间上接近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呢?”
基本归因:过高地估计个人倾向性的作用,而降低了环境因素的作用。比如某人约会迟到时,一开始我们倾向于认为他的迟到原因是他这个人比较磨蹭。然而,我们应当还要考虑一下他是否遇到了意外状况等等。
评估干扰性原因
在对各种原因进行比较时,作者建议你使用下面的标准:
1、逻辑合理性
2、与其他知识的一致性
3、是否曾将成功的解释了或预测了某些事件
总结
对同一件事情的原因,如果出现了其他的解释,那么已经存在的解释就会受到削弱。人们在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时存在一个普通的逻辑错误,就是混淆了相关和因果关系。因此,你一定要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也能解释观察的结果,以及要小心混淆“在此之后、由此引起”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