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事

泉眼无声惜细流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137人  风中老狠

        01

        “老头子,才四点多钟,外面还下着雪,你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去?”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趴在窗户上,对着屋外的人关爱地吼着。

        “不干啥,这不,下了一夜的雪,我去学校看看教室热乎不?娃娃马上到校了,不能让他们受了委屈。你睡吧!”窗外的老头子叫王宏杰,是大梁湾村村办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年五十八岁,头发花白,满脸沧桑,身体佝偻着,走路蹒跚摇摆。接着屋里的灯光,王宏杰一摇一摆踏着一脚深的雪,咯吱咯吱地走向院外。

        王宏杰家坐落在居民点中间,出了自家的院子,就是宽阔笔直的居民点街道。这几年,政府很重视新农村建设,王宏杰所在的村组,被列为旧点改造的对象,每家每户自己只花了2000多元钱,其余的都是财政补贴,居民点旧貌换新颜。全组二十来户人家,分东西两排排列。有几户是这几年新修的小康房,砖混结构,质量、样式全村一流。甚至比城里的洋房还阔气。大多数房屋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砖土木结构。现在重新改造了门面,白墙、灰瓦,红柱、黄匾,颜色搭配和谐统一。

        全组统一重新铺砌了台阶、衬砌了树沟,铺筑了柏油马路,栽种了名贵的风景树,安装了光电供电装置的路灯。

        “这几年,家乡变化真大!”王宏杰每天一出门,就不由得这样想。

        王宏杰的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眼见王宏杰到了退休年纪,他们给王宏杰在城里买了房,让爸妈去城里居住。怎奈王宏杰热爱自己的工作,又特别喜欢自己的家乡,所以,前几年,又花钱重新翻修了自家的房子,和老伴一直居住在农村。

         王宏杰所在的是二组,村小学在四组,基本上处在一条线上,柏油马路全程贯通。平时,王宏杰要么骑电动摩托车、要么骑自行车上下班,很是方便,几分钟就到了,今天,由于大雪封路的原因,王宏杰选择了步行。步行,大约得用二十分钟。

         路灯很亮,路上没有行人,偶尔有几声狗叫,王宏杰加快了步伐。

        02

         大梁湾村的得名,源于村庄后面的沙丘。提起这沙丘,还有一段令人凄婉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大梁湾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人丁兴旺,居民和睦相处,民风淳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周围的村民都慕名而来,大梁湾由一个村子,变为集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梁湾的村民,一靠土地,二靠村后的一眼泉水。大梁湾的泉水,村民称之为“神泉”。村民不管患什么病,只要经过泉水的洗涤,便会神清气爽,不治而愈。凡泉水流淌过的地方,农作物便会自己生长出来,而且品种多样,稻谷、小麦、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大梁湾成了人间的天堂。大梁湾越来越富足,远远近近的村民都来这儿讨生活。

         离大梁湾几百里外有座山叫黑鹰山,山上有个妖怪叫墨黑龙,无恶不作,专吃人间牛羊、五谷。周围的村民慑其淫威,都纷纷逃离,来到大量湾村。墨黑龙好久不见有人进贡,打发喽啰弄清原因,气急败环,驾云来到大梁湾村。

         墨黑龙兴风作浪,无恶不作,用法力封住了泉眼,并在上面建造了洞穴。短短几天,大梁湾村便由人间天堂变为人间地狱。

         为了征服恶龙,村民们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凑效,反而许多人为之丧生。

         正在村民一筹莫展的时候,赵家外出学艺的儿子赵大梁回来了,听此情况,赵大梁主动请缨,自己要去征服墨黑龙,而且就在三天后的晚上。

          赵大梁摸清了墨黑龙的爱好、脾性和行踪。

          三天后的晚上,夜黑风高,赵大梁独自一人来到墨黑龙栖息的地方。他先是在墨黑龙居住的洞穴周围插满了火把,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然后敲锣,响声震天。此时,墨黑龙刚睡熟,听到声音,咆哮而出。走出洞穴,见只有一人,便放松警惕,张开血盆大口。此时,赵大梁按动机关,四面八方树上的一百多支飞镖射向墨黑龙。

        周围群众闻声而来,见此情景,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墨黑龙会丧命。岂料,墨黑龙好像天助,飞镖近身便改变方向,射向四面八方。

        墨黑龙张开血盆大口,赵大梁纵身一跃,跳入墨黑龙口中。

       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围观群众四处逃散。

        狂风刮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天气格外晴朗。村民们起来一看,昨夜赵大梁和墨黑龙一起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一座龙形状的沙丘。

        村民这才知道,赵大梁与墨黑龙同归于尽了。人们为了纪念赵大梁,就把这个村子命名为大梁湾村,沙丘后面的村子命名为墨黑湾村。

      03

        王宏杰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学校。

        大梁湾小学,于2006年重新选址新建。向上争取资金200万元,县、乡、村三级配套资金300万元。学校占地40余亩,修建了单面四层教学楼、单面三层综合楼、学生餐厅、门房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新建了塑胶跑道,架设了暖气。校园布局合理,各功能区域自然协调。校园绿化、美化一步到位,室内新购了办公桌椅、学生课桌凳,配备了电脑、接通了互联网。

       一句话,大梁湾小学无论是校舍还是内部配套设施方面都是全县一流,为全县教育竖起了标杆,真正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建成后,由乡党委、政府牵头,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邀请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各部局、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以及大梁湾村培养出去的社会贤达、名流共一千余人。场面之宏大、规格之高标、气氛之热烈、程序之正式,让王宏杰难以置信。令王宏杰意料不到的是,县委书记居然亲自发表了重要讲话,而且剪彩仪式居然在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看到各级党委、政府这样重视教育,王宏杰和学校其他教职工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大梁湾小学的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有点慢了,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04

        谈起大梁湾小学的变迁,王宏杰如数家珍。

        大梁湾小学始建于1952年,当时是大梁湾村、墨黑湾村、黄玉良村、兰则溪村四村的小学,地址在大梁湾庙,称第四完全小学。王宏杰的小学就是这所学校读的。那时,学校教室破烂、课桌椅都是自家带来的破桌、破凳,课本都是油印的。虽然条件艰苦,孩子们还是挺高兴、挺爱上学的。

        1972年,在村村办初中,乡乡办高中的号召下,大梁湾小学一分为四。其他三个村的学生、教室撤回,大梁湾小学搬迁至大梁湾村,发动社员修建了二十几间平房,学校正式更名为“大梁湾村小学”,但附设两年制初中,王宏杰就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初中。

        1974年,高中毕业,16岁的王宏杰以村民办教师的身份,正式走进了大梁湾村小学。从此,他就和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见证了这所学校的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农民捐款捐物,在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大梁湾小学。这次修建后,直至2006年。

         学校的每一次兴建、每一次搬迁,都使王宏杰欣喜不已。自己也从青葱小伙,变成中年大叔,民教身份转至公办教师、国家干部,青丝变白发。

         然而,令他不解的是,校舍越来越漂亮,设施越来越先进,学生却越来越少。

         2006年新修学校时,小学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被撤至乡初中就读),加三个幼儿班,只一百多名学生,五个教职工,当时是什么原因要修那么大规模的学校,王宏杰也不理解,也不想问,只知道,这样修建就有这样的道理。况且,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受益的是大梁湾村的村民,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当时作为从教30年的老教师,王宏杰做梦也没有想到,大梁湾村的孩子会在这样好的学校学习,自己这辈子还有机会在这样好的学校教书。他下定决心,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他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生一师都呵护有加、非常上心。他爱校如家,每早第一个到校,每晚最后一个回家。

        05

         王宏杰打开校门,开了传达室的门,拿起扫帚,开始扫清扫积雪。扫雪前,王宏杰看了看手机,时间显示五点过十分。

          校园挺大的,光把教学楼前的积雪清扫完,就得两个多小时。没办法,扫吧?等人帮忙,绝无可能。王宏杰叹息道。

         近年来,布局调整的步子迈得飞快,一乡只保留一所小学,初中都搬迁至县城了。起初,邻近的几个村还联办幼儿园,由于大梁湾村小学是新建的,所以改成了大梁湾幼儿园。后来,乡学区又新建了中心幼儿园,办成了寄宿制幼儿园。好多村民外出打工、做生意,举家搬迁至城市,留下的大多是老人。种地的家长为了图清闲,把学生都转至寄宿制幼儿园了。这儿的幼儿是越来越少,这不,还剩下三名幼儿啦,偌大的教学楼,只用一间教室,只有自己一名教师。明年就停办了,我也该走了。一想到这,王宏杰鼻子就发酸。

        七点半,积雪终于清扫完了。王宏杰打开教室门,里面被电暖气烘烤得挺热的,房屋也挺干净,王宏杰惬意的笑了。

        看看学生到校还有一个小时,王宏杰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梦中,王宏杰仿佛又到了很久以前的大梁湾村小学,学生书声琅琅,欢声笑语飘在校园上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