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论事”下亲子关系的冲突解决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思考,期待能对改善您的亲子关系帮助!
樊登老师说过,比起孩子的行为,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感受。这里其实提示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需要梳理清楚人和事的关系。
举个例子,孩子玩水玩得正兴奋,家长一看,衣服全弄湿了,地板全弄湿了。亲爱的小伙伴,您是家长,会有什么反应?
我们先来看一组对话:
M:孩子,快别玩了,衣服都湿了!
B:妈妈,我还想玩!
M:还玩!整个衣服都湿了!再玩就要感冒了!
B:我不怕!一点都不湿!我再玩一会!
M:整天都玩水,水有什么这么好玩!地板都湿了,你很容易滑倒,我还要搞卫生!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B:(委屈地看着妈妈,眼泪、埋怨、生气、愤怒、顶撞)……
冲突升级。
亲们,这个场面太太熟悉了有没有?[机智]
我们利用这个例子来拆解一下人和事究竟是啥关系。
首先,孩子关注的是什么?是玩水这件事,还是自己的感受?没错,孩子关注的是自己的感受,是人!
其次,妈妈呢,关注的是什么?是事!从一开始,妈妈关注的就是:衣服湿了➡️地板湿了➡️会着凉➡️会滑倒➡️搞卫生。
孩子的情绪,是因为自己的开心感觉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尊重、没有被重视,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妈妈的情绪,是因为担心后果会发生(出现特定事件)、因为愤怒没有出现想要的结果(孩子停止行为),是事的因素在起作用。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碰撞、冲突。
因此,我们要明白,人和事的关系是:事,是人决定的。人怎样,事怎样,人是事的因,事是人的果。人是事的前提!解决事情有步骤,不能一步到位,不要总是火急火燎地想要马上解决事情,而要先关注人!
现在,我们来分解一下解决事情的步骤:1先解决人的问题,2再解决事的问题;1先解决情绪,2再解决事情。
丫丫老师反复说,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也就是梳理了人和事的关系后作出的结论。
当我们觉察到这点,当我们理顺了人和事的关系,就有了共情的基础,才能够进行顺畅沟通,避免冲突升级。长此以往,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建立。
梳理后的场景可能是这样:
M:孩子,玩水是不是特别开心?
B:是呀!我好喜欢玩水!
M:如果可以,我也想一起玩呢!但妈妈现在还有工作要做,你可以等我有空了再一起玩水吗?
B:可以!但我现在还想玩!
M:是的!我也希望能现在马上和你一起玩!但现在妈妈还做不到,你可以帮妈妈想想办法吗?我真的太想和你一起玩了!
B:那好!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M:你觉得这样可以吗?你再玩两分钟,再找时间跟妈妈一起玩,可以吗?
B:好!我要再玩3分钟!
M:好哒!说到做到哦!我现在开始计时啦!
B:好哒!没问题!我明天再和你一起玩水!
M:好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