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中年危机”挂在嘴边。
这个阶段,也称“灰色中年”,因为它经历了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的关卡和危机。
来到中年,经过芳华,走过蹉跎,哪一段都是如今心头若隐若现的出塞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心境也由稚嫩转向成熟,最后历经沧桑,返璞归真。
也是这个阶段,我们感慨多了,忧虑、烦恼和苦闷也接踵而至,如影随形。
这时的我们,已没有了年轻时那种肆意挥洒青春的热情,“稳重”已然成为我们的代名词,心中的苦楚更是无法与人诉说。
我们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年迈的父母需要我们的照料,余生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陪伴,让他们在幸福中慢慢老去……
孩子也在逐渐成长,除了给予他们温饱,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
但我们同样有着对未来的期许,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年轻时的勇气与豪气仍存于心。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迷惘时,我们咬牙坚持,面对挫折,我们绝不认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年,就像一杯窖藏多年的老酒,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越酿越纯,越品越香。
今人如此,古人也概莫如是,正如唐代大诗人郑谷所言:“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从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一个同样为中年而焦虑的诗人。
这也许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因为诗,我们能够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郑谷可以说是为唐诗画上句号的最后一位名家。
他天资聪颖,七岁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
著名诗人司空图就曾评价他:“当为一代风骚主”,大概就是诗坛新一代领袖的意思。
他的诗清婉明白,却极有韵味,不落俗套,所以唐末宋初,都把郑谷的诗来教小孩子读。
郑谷自二十岁起便往长安参加科举,但十六年不第,将近40岁时,才登进士第。
五十岁时,他被升为尚书都官郎中,所以世人称其为“郑都官”。
唐哀帝时期,郑谷见晚唐时局已经难以逆转,回到老家建了座读书堂隐居。中年雨夜忆的春田,郑谷晚年还是追寻过来了。
《中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唐末 · 郑谷
赏析
这是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后的一些感受,此诗涉及中年的苦闷,虽不无时代政治的投影,而主要仍限于个人的感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首联的意思是,长安上空的云彩漠漠,淡淡天色,又一个春天降临人间,我如今已是进入中年了。
秦云:指长安。
郑谷当时寓居长安,面临着新春的到来。漠漠秦云(长安旧属秦地),淡淡天色,正是西北春天的典型景象。
望见这个景象,诗人自然会想到,又一个春天降临人间。
但随即也会浮起这样的念头:跟着时光推移,自己的年岁不断增添,如今是愈来愈品尝到中年的滋味了。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颔联的意思是,无限感慨,恨自己对花无语,借酒浇愁才知道酒的作用。
情多:无限感慨。 愁:忧愁。 权:作用。
诗中不作过多的描述,只是抓住对花无语、借酒浇愁两个细节,就把那种思绪满怀的复杂心理状态烘托出来了,笔墨经济而又含蓄。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颈联的意思是,寻找故地只见苔色满墙,斑驳难认,连夜雨声触发其对家乡春田的忆念。
故:故地。 忆:想念,回忆。
“故第”,即旧时的住宅。寻找故第,只见苔色满墙,斑驳难认,意味着追怀平生,遗踪恍然。
“春田”,指家乡的农田。由连夜雨声,触发起春田的忆念,暗示要弃官归隐,安度余生。
上句是回顾,下句是展望,正体现了人到中年时的典型思想活动。
作者借故第、春田、苔色、雨声等事物反映出来,形象鲜明而又富于概括力。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尾联的意思是,衰迟的我自喜学到了一些作诗的技巧,再把旧诗稿拿出来修改了数联。
表面说的“自喜”,实际是在年事虚长、无所作为情况下的自我安慰,透过外在的平静气氛,分明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强自压抑下的无聊索寞心绪。
郑谷的诗以轻巧流利见称,反映生活面不广,从本篇也可以得到验证。
文笔清新,思致宛转,尤善于用简炼明白的语言表达凝蓄深沉的情思,在其作品中亦属上乘。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