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简友广场想法

日更 555天 了解、缓解带下病(妇科问题)的笔记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指北针的从零开始

带下病(白带病)

大家好,我是指北针。

今天文章的主题,了解、缓解带下病(白带病)

带下病,中医病名(也称白带病),是成年女性的常见、多发病。

当子宫、子宫颈、阴道出现病变或者有其他原因时,白带的量、颜色、粘稠度、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称为带下病(白带异常)。

造成带下病(白带病)的原因,

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宫颈ai等。

临床表现,

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

若腐臭难闻,应警惕是否有ai变。

一、【病因病机】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

是湿邪,湿邪有内生与外感之别。

❶外湿指外感之湿邪逢经期、产后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

❷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譬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等。

总之,

“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身体出现病症)是白带过多的基本病机。

带下病的临床常见类型,

脾虚湿困、肾阳不足、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du蕴结。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因是,

肝肾亏损、血枯瘀阻,

主要病机是任带失养。临床常见分型有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两种。

二、【临床表现】

1.病史:

多有经期、产后不洁,手术后感染、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盆腔放疗、肿瘤化疗、产后大出血等病史。

2.症状:

❶带下过多者的表现为,

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

❷带下过少者表现为,

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或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性欲低下、夫妻生活疼痛,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不孕等。

三、【鉴别诊断】

⑴带下过多者应注意与月经间期出血、漏下、阴疮、症瘕等疾病区别。

⑵带下过少者应注意与肝肾、任带等脏腑先天功能不全相区别。

❶月经间期出血:

是指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规律性阴道出血,出现部位来源于胞宫。

❷漏下:

是指经血非时而下(不固定的阴道出血),淋漓不尽,月经周期、经期、经血量等异常。

而赤带出自阴道,无周期性、规律性,部分患者月经正常。

❸阴疮:指阴户生疮、红肿热痛、脓水淋漓。

❹症瘕(主要为妇科良性肿liu):胞宫内症瘕部分表现为脓性白带或黄带或赤白带,多伴臭味。

而赤带、黄带或赤白带等带下病多出自阴道。

四、【辨证施治】

带下病的辨证主要根据,

白带的量、色、质、味及伴随症状、舌脉辨其寒热虚实。

如果,

白带的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质稀薄,无臭味,绵绵不断者,多属脾虚湿困;

带下量多,色质清稀如水,无臭味,有冷感者属肾阳不足;

白带的量多或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为阴虚挟湿;

白带的量多色黄或黄绿,质脓性黏稠,有臭气,或如泡沫状,或豆渣状,为湿热下注;

白带的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浑浊如米泔,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稠,恶臭难闻,属湿du热结重证。

白带的量少,伴有阴道干涩或性交痛等症状者,多少肝肾亏损。

临证时尚需结合全身症状及病史等全面分析,综合辨证。

带下病(白带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任脉、带脉的功能。

治liao原则,

以健脾、升阳、除湿、滋阴为主,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等。

治疗上,应注重“夫带下俱是湿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思想,充分体现“治带必先祛湿,祛湿必先理脾,佐以温肾固涩”之法。


(一)内治法

1.脾虚湿困型

❶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或跗肿,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❷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❸主方: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方中所需药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

对于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者,宜健脾除湿,清热止带。

❹方选: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

2.肾阳虚型

❶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加重,大便不成形稀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舌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❷治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❸主方:内补丸(《女科切要》)。

方中所需药材,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对于,精关不固,精液下滑,带下如崩,谓之白崩,宜补脾肾,固奇经,佐以涩精止带之品,

❹方选:固精丸(《济阴纲目》):牡蛎、桑螵蛸、龙骨、白石脂、白茯苓、五味子、菟丝子、韭子。

3.阴虚挟湿型

❶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灼热或瘙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颧赤唇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❷治则:滋阴益肾,清热利湿。

❸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方中所需药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芡实、金樱子。

4.湿热下注型

❶证候:带下量多,色黄,脓性或黏稠有臭气,或伴阴部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❷治则:清热利湿止带。

❸主方: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方中所需药材,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或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指带方-加减后所需药材: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甘草。

对于湿浊偏甚者,证见带下量多,色白,如豆渣状或凝乳状,阴部瘙痒,脘闷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利湿,疏风化浊。

❹方用:萆藓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加减:萆藓、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5.湿毒蕴结型

❶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❷治则:清热解毒除湿。

❸主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方中所需药材,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土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

6.血枯瘀阻型

❶证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或干痒,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神疲乏力,或经行腹痛,经色暗黑,夹有血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❷治则: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❸主方:滋血汤(《证治准绳》)。

方中所需药材,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7.肝肾亏损型

❶证候:带下量少或无,阴道干涩灼痛,或伴阴痒,性交疼痛,腰膝酸软,烘热汗出,胸闷易烦,小便黄,大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细。

❷治则:滋补肝肾,养血益精。

❸主方:归肾丸(《景岳全书》)。

方中所需药材,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茯苓、当归、枸杞、杜仲。

(二)外治法

带下病的外治法以,祛xie、解du、杀虫为主。

方法包括中药外洗、中药熏洗、中药纳药等。

1.中药外洗: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川椒、枯矾各20g,浓煎后熏洗患处。

适用于,阴道瘙痒白带多的女性。

2.中药熏洗:蛇床子散(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20g)患处熏洗5分钟左右后再坐浴。

适用于,白带过多瘙痒厉害者。

阴部溃烂以后要去掉【川椒】这味药。

3.中药纳药(用中药栓剂、胶囊、膏剂等纳入阴道,治liao妇科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地榆、百部、川连、桔梗各15g,煎成浓汁,用纱布裹棉花浸透药汁塞入阴道内。

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的白带过多。

五、【食疗】

白带出现异常的女性,除了上述的内外治法外,这八种饮食也值得一试。

❶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❷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❸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❹莲子枸杞汤:将30克莲子(去心),30克枸杞洗净,加水8百毫升,煮熟后食药饮汤,平均每日2次,一般7~10天见效、适用于白带增多。

❺鱼鳔炖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调味食,每日1次。

❻鸡肉白果煎: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❼扁豆止带煎:白扁豆30克,淮山30克,红糖适量。白扁豆用米泔水浸透去皮,同淮山共煮至熟,加适量红糖,每日服2次。

❽胡椒鸡蛋:胡椒7粒,鸡蛋1枚,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煮熟,去壳吃,每日2次。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