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
2017年9月下旬,笔者应国内著名刊物《散文选刊.下半月》的邀请,前往北京签约。临行之前,连云港散文学会的卢明清老师电话问我:散文选刊这个刊物的情况,我说很好啊,知名度很高的,“我接到了他们的邀请函,近期去北京签约。”那一刻,热切期盼有人一路同行的我,却故意掩饰自己的喜悦,“什么时候啊?”“9月22~24日。”我还是故意卖关子:“说不定我可以与你同行!”大约喜欢文字的人,心性都是相通的,卢老师马上明白过来:“缘分啊!”
当我们一同踏上连云港东站开往北京西站的K1614号列车,尽管途中列车运行整整15个小时,由于彼此陪伴,我们便在意犹未尽中,很快到达北京。他的一个朋友热情接站,招待我们午餐。之后,匆忙浏览了一下他的朋友的书画店,便打的直奔《散文选刊.下半月》指定的地点。
刚刚开好房间躺下休息,由《散文选刊.下半月》临时组建的作家群里,我就看到了之前在我们连云港作家班熟悉的安徽青年才俊徐玉向。这一次竟然都是千里奔赴首都北京。之前,谁也不知道对方要来。几声轻轻的叩门声,如何能够阻止彼此心灵之门的撞击,当现实之门被急切打开的刹那,两颗男人的心脏,便被紧紧的贴在一起。
尽管签约过程短暂,却永生难忘。签约,是刊物对于作者最好的褒奖,更是一个作者新的起点。这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0名作者,之前绝大部分不曾相识,然而文字却早就熟悉,这次能够有机会对号入座,其欣喜的程度难以言说,短暂的相逢,难免会依依不舍的再次分别。由于我们来时就买好了返程的车票,为了赶时间,我们便在韩美林艺术馆匆匆话别。结束这次北京之行。
从北京南站开往徐州的高铁,三个小时到达徐州。我们再次打的转车,正当我准备登上K1533号列车,又是一个不期而遇。一个如此熟悉的身影,当对方也在盯着我,我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出对方的名字,那可是我三十多年前的同窗厚爱的兄弟,我的高中同学陆卫东,曾经,爱人产前大出血,家在东海县城的他,连续十多天为我们送饭,后来,因为一次车祸,躺在县级医院的我,又是陆卫东隔三差五的嘘寒问暖。六年前的我,因为鼻咽癌,他又千方百计到处打听专家良方,第一时间和我们共同的同学武海云,每人捐助我五千元。直至目前我完全康复。他从河南郑州途径徐州转车连云港,我从北京途径徐州转车连云港。这一刻的我们,即使是东风板斧式巡航导弹瞄准一个目标,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可能也没有如此精准。
正当我为这次的不期而遇感慨之时,陆卫东已拿出手机拉着我摆好姿势准备自拍,我当即调侃说,你还以为自己是三十年前啊?你看看我们,一个头顶芦花,写尽风霜,一个稀疏寥落,一派萧瑟。即使浓眉大眼依旧,也是满面沟壑纵横。他说也是。这时,边上一位也在等车的旅客自告奋勇,为我们定格这一刻的永恒。
两个多小时的旅程,感觉只有半个多小时。车上,由于手机没电了,邻座的两个帅哥,纷纷拿出自己的充电宝为我的手机加油。距离故乡愈近,乡音就会愈浓。手机在临时加油中,静静等待家人的呼唤。手机的主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期而遇中,即将再次依依不舍。
人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不期而遇,更有许许多多的依依不舍。于是我,更加不敢怠慢相遇,唯有惜惜相遇,才能成全不期而遇。我期待着下一次的不期而遇中,与你重逢,与你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