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前密卷一

2022-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拾一

一、单选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军事侵略)

3.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是(武昌起义)

4.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四川)

5.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二次革命”)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室(中共二大)

9.1925年全国范围大规模风暴兴起的标志是(五卅运动)

10.1930年1月,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12.1938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1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的著作是(《论持久战》)

14.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左权)

15.1945年8月,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的是(毛泽东)

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7.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的重要思想是(“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18.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室(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我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的时间是(1978年5月)

20.1971年10月,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中央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四项基本原则)

22.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经济特区)

23.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

24.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是(反分裂国家法)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的标志是(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二、主观题

2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解析】

答: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7.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解析】

答: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28.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

【解析】

答:第一,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第二,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由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29.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

答: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接触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解析】

答:(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时间。

(2)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步骤: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②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部,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3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的分析。

【解析】

答: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点就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发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解析】

答:(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4)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再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我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他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3. 论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解析】

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针对中国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洲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革命的满洲人”。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鼓励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他说,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基本方案是:在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均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为国民共享。孙中山认为,媳妇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既使中国走向付钱,又可避免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