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保险分析金融保险

银行承诺“20年后本息翻倍”,真的能实现吗?

2020-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艾达儿Ada

最近遇到一个客户,去某银行存款。银行以现在存款利率不合适为由,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并承诺说20年后本息翻倍。

机缘巧合,该客户找到我针对这个产品,做了一些相关咨询。了解之后才发现银行推荐的这款产品是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分红型保险。

针对这个案例,想说说这位客户如果买了这款产品,20年后真的能实现本息翻倍吗?

图片源自网络

先看看推荐的这款产品,是一款分红型保险。虽然加了“分红”二字,也改变不了它的本家是“保险”的实质。

所有分红型保险都是保本不保息的,这一点如果大家仔细阅读分析相关合同条款,就能够发现。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分红型保险的分红实在是不怎么乐观,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虽然保监会规定,客户每年拿到的分红至少是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的70%,比例看着是挺诱人的,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可分配盈余”。至于最终的可分配盈余是多少,就得听天由命了。

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但究其根本,它是用来解决问题提供保障的,而非赚钱。所以,如果有人拿着“分红型保险”向你承诺可以赚取多高收益时,可能你要认真思考一下这句话的真实度了。

那上面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银行承诺“20年后本息翻倍”,真的能实现吗?

说说银行理财

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崇尚是受人“晕轮效应”的影响。其实银行只是保管钱财比较专业,从理财功能的角度来说,面临的风险其实和理财公司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在银行选择理财产品同样有很多陷阱,选择的时候也要非常谨慎。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原油宝”事件,以及近期吵得沸沸扬扬的“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本金”事件,都对我们进行了警示。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相信会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类似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尽量避开陷阱呢?

①首先要弄明白是什么产品  是谁发行的

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有银行自己家的产品,也有代销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

要明白,银行只对自己家的产品负责任。像是上文提到的这位客户,被推荐的就是某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如果客户买了这个产品,出现了什么问题,正常情况下,是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解决,和银行没有什么关系。

②要认清产品的风险等级&自身风险类型

产品等级从R1至R5风险依次升高,自身风险类型分为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进取型、激进型。很明显个人风险类型和产品风险等级是有对应关系的。选择和自己匹配的产品,才不会被割韭菜。

提醒大家,这个风险评估非常重要。不要想当然觉得银行的产品都是低风险的,都是高收益的。首先低风险高收益就是个伪命题,高收益一定是伴随着高风险。

“保本保息”的刚性兑付时代已成为历史,追求高收益所带来的高风险是否可以承受,需要提前斟酌清楚。

【“原油宝爆仓”就说明了这点,原油宝属于期货类的金融产品,风险等级可达到R4-R5。而事发之后大家会发现,被套进去的客户几乎都属于保守-谨慎型的。相信其中一大部分人如果了解原油宝风险等级那么高,应该会做不同的选择,也避免了很多悲剧。但这一大部分人中,很多人也可能是被传输了错误的信息。所以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推荐和介绍,这也是要和大家说的第三点。】

③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推荐和介绍

很多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过度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其实预期收益并不代表实际收益,并且所有的产品都无法保证收益,预期和实际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值。这种差值的存在源于“风险”。

忽略风险说明,也是常见的销售信息误导。一定要记得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特别是普通群众,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很容易被高收益迷惑,不要掉进“避重就轻”的陷阱,要重点考虑风险是否可以承担。

写在最后

其实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上理财产品也变得丰富起来。大家无论从任何渠道购买,都要注意以上几个问题,不能想当然觉得平台好就放松警惕。

“平台好≠产品好”这是个认知误区。这个误区会让人做很多盲目的选择,这个误区也让很多人有机可乘。

多比较、多了解、谨慎选择才不会成为盲目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