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读苏轼003|怎样写一封高级的感谢信

2023-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给丘吉尔做饭

又到快过年的时候了,如果一年只给领导、客户、老师、长辈发一次过节的短信,恐怕就是这时候吧。

前几年春晚还有个节目,专门说“群发的信息我不回”。得,群发短信又被鄙视了。

所以要么是别发,要么就得用心来编一条量身定制的短信,让对方觉得,你们的交情是值得专门写上几十个字的。

这种短信,一般就是表示感谢,强调交情。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贵在真诚,有见地,最好不落俗套。该怎么写呢?看看苏轼打的样。

1057 年(嘉祐二年)二十二岁的苏轼考上进士后,按照当时的风气,给每一位考官老师都写了一封感谢信。每一封都是言辞恳切,态度谦和,吹捧而不肉麻,低调而不卑微,尤其以见解独到取胜。

其中,他写给监考官梅尧臣的那封最为有名,不但收进金圣叹编的《天下才子必读书》,《古文观止》,现在的中学课本中也有它。

全文如下。加上现代标点也才600多字。

上梅直講書

【1】某官執事:某每讀《詩》至《鴟鴞》,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絃歌之聲不絶。顔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耶?吾何爲於此?”顔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爾多財,吾爲爾宰。”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夫以召公之賢,以管、蔡之親,而不知其心,則周公誰與樂其富貴?而夫子之所與共貧賤者,皆天下之賢才,則亦足與樂乎此矣!

【2】軾七、八歲時,始知讀書。聞今天下有歐陽公者,其爲人如古孟軻、韓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從之游,而與之上下其議論。其後益壯,始能讀其文詞,想見其爲人,意其飄然脱去世俗之樂而自樂其樂也。方學爲對偶聲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無以進見于諸公之間。來京師逾年,未嘗窺其門。今年春,天下之士,羣至于禮部,執事與歐陽公實親試之,誠不自意,獲在第二。既而聞之人,執事愛其文,以爲有孟軻之風,而歐陽公亦以其能不爲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爲之先容,非親舊爲之請屬,而嚮之十餘年間聞其名而不得見者,一朝爲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貴,亦不可以徒貧賤,有大賢焉而爲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贊嘆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3】《傳》曰:“不怨天,不尤人”,蓋“優哉游哉,可以卒歲。”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軾願與聞焉!

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曾任国子监直讲(辅佐博士的一种官职)。

苏轼在考场上写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首先是被梅尧臣慧眼识珠,推荐给主考官欧阳修的。所以苏轼在写给梅老师的感谢信里也捎带上了欧阳修。打包感谢,也是一种高情商的技巧。

这封信的中心思想就是表示感谢,抒发“士遇知己之乐”,同时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抱负。关键词就一个字:乐,用这个字贯穿始终。

第【1】段,从《诗经》、《尚书》开始,讲了一对古代圣人的故事,这两人是当时读书人天天要念叨的,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孔子,难得的是被苏轼写出了新意,他说周公虽富贵,却免不了管蔡的流言、召公的疑虑,还不如孔子,虽然贫贱,但是跟他的学生们心意相通,其乐融融。苏轼这里是把两位老师比作孔子,而自己比作孔子门生,这个马屁拍得虽然明显,但是很高级。

第【2】段,具体到自己的求学历程,很自然地说起整个学生生涯都以您二位为偶像,实在太崇拜了,到帝都来了一年多都不敢去拜见。没想到承蒙两位老师青眼,把我取为第二名,原来只在书里看到的大人物竟然能成为知己,真是开心!最后说人不能贪图富贵,也不能安于贫穷,重点是要能找到好老师去跟随,哪怕是暴发户发了财,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得很,也比不上我这种有老师能引为知己的快乐呢。这个马屁又更拍出了新境界——指出不同凡俗的高尚情怀和人生追求,才是彼此相知的实质,不仅把前文贯穿起来,还很得体地提升了自己的位置,显得不卑不亢,颇有气势。

第【3】段,直接写梅老师的君子风度,人品好,文章更好,希望能有机会聆听教诲。试想这么有才华又懂事的孩子,梅老师能不喜欢吗?还不赶紧把各种资源给他呀!

全篇以“乐”字为纲,用“乐”字呼应:由孔子师徒的相知之乐,写到欧、梅的“自乐其乐”,转到自身受知遇之乐,再转到梅氏必“乐乎斯道”,下笔处处不离“乐”字。但这个“乐”,不是范进中举那种傻乐,也不是一般“释褐”(进士及第授官)之后的俗乐,他甚至对“乐富贵、优贫贱”的世风提出了批判,还把对两位老师的仰慕推崇与超越外物的高雅精神境界结合起来,浅浅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期许,高,实在是高。

苏轼的文章,很重视立意构思,又擅于讲道理,讲得自出新意,不落俗套,情怀高雅。近千年来,为这篇文章点赞的人不计其数,但评论区获赞最高的是金圣叹,他是这么说的:“文态如天际白云,飘然从风,自成舒卷。人固不知其胡为而然,云亦不自知其所以然。”(《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四)

看,情怀高雅,志存高远,开头便从高处破空而来,文风也像那高空的白云,云卷云舒,自在飘逸,这就是所谓“高”级吧。

附,苏轼大事年表(截止到《上梅直講書》发布时间)

1036 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出生。

1043 年(庆历三年)八岁,入天庆观北极院读书。

1044 年(庆历四年)九岁,入乡校读书。

1045 年(庆历五年)十岁,父苏洵赴京师游学,苏轼自乡校归家,由母亲程氏授书。

1048 年(庆历八年)十三岁,与弟苏辙拜在刘巨(字微之)门下读书。

1052 年(皇祐四年)十七岁,读书乡里。

1054 年(至和元年)十九岁,与王弗结婚。王弗是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时年十六岁。

1055 年(至和二年)二十岁,游学成都。

1056 年(嘉祐元年)二十一岁,与苏辙随父亲苏洵经成都,取道长安赴京参加举人考试。

1057 年(嘉祐二年)二十二岁,应进士考试,欧阳修得其考卷《刑赏忠厚之至论》,颇为欣赏,取为进士第二,复试春秋对义,居第一。四月,母程氏病故,父子三人奔丧回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