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故事:剖析规模农庄倒闭因由,乡村振兴怎样发展产业?
今天介绍的是长沙某地的一个大型农业庄园在不久前完全退出经营,因其后续仍有可能变卖资产,物色投资人后再次启用的可能,在此不提及其具体名号和位置。
这个农庄是依托一个傍山的几十亩水库建起来的,由于离市区较远,树木茂盛,竹林密布,很多时候山庄里雾气缭绕,加上庄园建成后大量人工种植的花草,更是呈现出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
从市区到山庄需要驱车个把小时,当从山下逶迤上山时,七拐八绕,才看到气派的门楼,场景有那么点电视剧《刘老根》里龙泉山庄的味道。
多年以前,有位老板相中了这块自然资源优越的地段,凭借着依山傍水的绝佳格局,网罗数位投资人,前后投入超过一亿资金,整理了水库,修建了高规格宾馆、酒楼、土特产超市以及特种养殖场。其布局不可谓不精心,设计更是高大上,投入一点都不吝啬!
然而,山庄运营没有多久便遇到危机,由于生意惨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几经易手仍然不能让庄园扭亏为赢,目前只能彻底退出经营,留下缺少维护的固定资产渐显衰败景象!
大手笔、大投入,拥有优越自然条件,得长沙近郊地利,走高端休闲农业居然失败,似乎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下的今天引起重视,准备开辟乡村旅游的人士可资借鉴。
我认为,其失败有以下关键性的原因。
一是山庄目标客户定位错误。之所以定位高,投入大,投资者认定该处的环境优势能打造出面向政府部门及高端商务人群的消费场所,从开业后其消费偏高的价格档次就可看出。而山庄开始营业的时期正赶上国家作风建设,官方非正常性及超高消费应声收敛;与此同时,高端商务消费也大大缩水,这就必定造成该山庄的客户群极不稳定。
二是山庄运营成本过高,庞大的开支压垮了山庄的正常运营。由于山庄定位高,规模大,产业齐全,所需要的人力队伍很大,启动山庄运营,每月的毛收入还付不起人工工资,运营一天就亏损上万,没有哪个老板经受得起的。所以,了解到即使换了管理团队,也很难走上几个回合,甚至可以说,外界还没来得及知晓这里,便又关张了,进入了恶性循环。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从事农业产业项目,还是需要谨慎行事,头脑发热地盲目进入是肯定不行的。误区之一是不去考察研究农业项目的可持续性,而一味地冲着国家的政策和补贴,到头来进退两难;误区之二是贪大求全,找不到自己的特色,远期来看形成不了自己的文化,农业企业想要走得更远得不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