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与家庭心理婚姻育儿

宝贝你可以…

2017-05-08  本文已影响20人  藩茗

当一个人开始胡作非为时,他大概觉得自己是走投无路了。

一个人觉得痛苦,往往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选择。

这种痛苦,从童年就开始积累了。

身为父母,我们总是觉得可以规定孩子很多,比如各种不可以。

宝贝你可以…

不可以在沙发上跳,不可以踩水,不可以乱跑,不可以爬那么高,不可以吃脏东西,不可以打人,不可以乱扔东西………

这种无谓的担心尚可以规定这么多的禁行,若是为了孩子近在眼前的安全,家长则理直气壮,怒目圆睁,甚至巴掌乎过来,比如不可以玩火,不可以玩电源线,不可以玩刀…………

这种时候,家长朋友们有没有观察过孩子?他们大概是迷惑的,惊恐的,无奈的,如果你给孩子讲了为什么不可以还好一点,如果只是家长一言堂式的令行禁止,动辄还暴力相向,那么孩子有两条出路,一是成为一个乖小孩,很乖的那种;另一种是成为一个很调皮的小孩,根本无法管教的那种。

一种极端的教育产生两种极端的孩子,因为孩子的性格还是注定几分的,懦弱一点的孩子成为第一种,他们这辈子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强势一点的孩子成为第二种,他们成为任何环境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类人,叛逆十足,个性十足,却又处处碰壁,空虚,失落。

这源头都应该归结于年幼时就一直被限制,禁止,他们的人生充满着各种不可以,顺从的听之任之,不服的反抗到底。

相对于各种的限制,我倾向于从小给孩子多一点选择,起码是可能性。

比如不要小孩吃冰淇淋的时候,可以选择替代品,比如糖果,蛋糕…或者告诉他们今天不能吃,但是过几天天气热了,或者感冒好了就可以吃,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从心理上来讲,这件事还是有希望的。

妞妞最近很喜欢要玩具,在满足了她几次以后我就和她订立规距了。一个月只能买两次。她虽然不知道一个月大概有多长,起码她明白,只是今天不买,总有一天会给她买的。这个约定实行三天以后,带她去逛街,她会问我妈妈,一个月什么时候到呀?

我说下周就是下个月了。

她说下周是什么时候?

我算算也就是后天,就说后天。

她会指着想买的玩具说,那你后天给我买这个玩具好不好?

我回答好。她会欢呼鼓掌,因为后天对她来说很近又很美好。

这是给孩子创造希望。

宝贝你可以…

再比如妞妞喜欢玩剪刀,我觉得太危险,不让她玩,这时候她会粘着我坚持要玩,我就要给她讲道理,说会剪到手。

她说那你为什么能用啊?

我说因为我是大人。

他马上问那是不是她长大了就可以用了?

我使劲点头。

这时候她就安静了,全心等待长大了。因为这是有希望的。

说到这我也感觉是不是跑题了,刚才明明说的选择,怎么说到现在都在说希望呢?

其实,选择带给我们的就是希望。我这么说,能认可吗?

当我们走投无路时,有一条路可以选择,这就是希望。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希望比结果重要。

一颗苹果,今天不能吃,明天还不会坏掉,还可以吃,那吃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有希望。

这种希望,带给孩子一时的安稳,一世的安心。

从小就有选择,有希望的孩子,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相反,他们会积极的想办法。他们不相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他们相信生命很长,还有明天。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一个人,当他总是相信有明天,他不会胡作非为,不会一蹶不振,他会善待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等着属于那一天的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