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生命形态《边城》有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却是我认为的他笔下写的如痴如画的一篇文章。正是因为他的家庭是由每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受各种文化的熏陶,所以才让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喜欢沈从文便是从读他的《边城》开始。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去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边城》里的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洁。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的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来逐步表现出来的: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第二阶段:翠翠的爱情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
《边城》里的傩送,有着和他母亲一般的美好品格,细腻。傩送孤独的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从这里 我看出了傩送的爱情,它不是自私,是一种责任以及还有对哥哥的愧疚,正是这种愧疚,使他无法自由的去追求翠翠,追求自己的爱情,所以他只好远走。
《边城》里的天保是一个个性豪爽,慷慨的男子。他曾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提了亲,“作为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的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既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
《边城》里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这三个人的爱情纠葛。《边城》的结尾这样说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结局是模糊而悠远的。二老的未来难以预测,翠翠的未来也难以预料 茶峒人的未来也难以预料,小说结尾呈现的不确定性,也正反映了沈从文对边城“理想的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前景的隐忧。
《边城》笔下的湘西是那样的唯美,《边城》笔下的凤凰古城虽然已不复当年模样,可我依旧想要去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