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一边(微小说)【根据真实故事整理】
那年英子十八岁。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她,听信了从安徽回四川老家探亲的姑姑的话,带她到山的那一边看大世界去。也许是她真的厌倦了深山里的生活,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着割猪草,和父母一起整理橘园,干家务烧锅做饭。她不知道明明有哥哥姐姐,为什么父母却把活都让她一个人干?只因她没好好读书吗?那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透的,要都能读透那不都是大学生了!这些疑问时常出现在英子脑海里,她也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就没哥哥姐姐那么聪明?也许这就是老天注定的吧!要不是那次多年不见的姑姑突然造访,她可能也没想过有天要离开生她养她的地方。

听说英子要和姑姑去安徽,家人没一个同意的。每个人都劝她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有自家好,可她就是铁了心要和姑姑走,就像当年不想读书一样,谁也拦不住她的决心。
带着激动心情,她和姑姑踏上了开往安徽的例车。一路上她都兴奋不已,时不时的打量着车窗外的景物,感觉一切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神秘。
可是真正来到姑姑家时,才知道一切都是过过眼瘾而已,她们的目的地最终停在了和她们家乡一样穷的小村庄,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山,只有高高底底的毛草房。“这是什么地方?一定是姑姑迷路了,不是说要带我出来找事做的吗?不可能这里是终点站的”她不断的问姑姑。
可是姑姑残酷的回答让她当头一棒:“并不是让你来找事做的,而是找对像的,你听我说…”
没等姑姑说完,她就嚎啕大哭起来:“怎么会是这样?”听了姑姑的话,她像傻了一样六神无主了。
姑姑忙安慰道:“其实只是带你来见见人,没别的意思,你不同意的话姑姑过几天就送你回家”
听了这样的话英子才安静了些,可是她还是很失望。她很后悔,当处没听家人的话,但她也很倔犟,说好不回去的她就不回去,即使她被骗了。
姑姑给她介绍的对像是比她大两岁的小伙。人长的倒还可以,就是矮了点。不过这和英子正好相配,只是他的性格有点孤僻,少言寡语的,而英子却是快人快嘴的个性,这两个人能合的来吗?最让人失望的是他家穷的只剩下三间毛草房和劳累了半辈子的双亲。
英子对这位叫宝哥的小伙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是姑姑一直在中间撮和,英子只是礼貌的和他见见面,可是这位宝哥就看中英子了。他喜欢英子那敢想敢说的气魄,暗地里猜测英子肯定是个会持家,勤快能干的女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懦弱性格,所以她就想找个比他厉害的人过日子,现在缘份来到,当然不能放手。
而英子又会怎么想呢?对于他,英子是真的毫无感情可言,她只想有天能如愿的找份好差事,摆脱姑姑的“好心”而这个叫无为县的江水之县,除了长江就是田地,哪里才有她的理想之地?
她思前想后决定离开这里自己找出路。家,她是不可能回去的了,一想到临走时的决心和在家时无休止的忙碌,打死她也不肯回头。她就不信,世界之大没她英子的容身之地。于是她和姑姑说了自己的想法,姑姑知道英子的性格,犟的像头牛,只好作罢,是鸟总会飞的,就让她自由的飞吧,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女。
其实姑姑也不是多坏的一个人,这个叫宝哥的小伙是姑父的侄子,所以她也是好心想撮合一家人,只可惜英子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两人没对上号。没办法,只好放弃和事佬的身份了。最后姑姑答应英子送她去北京姑夫打工的地方找工作。那几天,是英子来安徽一个多月以来最开心的几天,一想到马上就要去北京闯荡,那情景在她脑子里想了又想,真想一下子就在工作就好了。然而,事情又是怎样的发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宝哥听说英子要去北京打工,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这是什么意思?人家英子又不是你什么人,去哪管你什么事呢?告诉你只是出于礼貌,没想到宝哥的反应这么大,真是让英子没有想到。要不是英子看他老实巴交的份上,早就想痛骂他一顿了。她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她,这是英子对宝哥的忠告。宝哥天生就嘴笨,那些藏在心里的真心话动情话,一到嘴边就忘词了,更何况面对如此的结局,除了无奈还有什么选择?
“明天英子就要走了”这是宝哥这两天说的第一句话。自从他知道英子要走的消息后,整天无精打彩闷闷不乐的,本来话就少的他,这样显得更孤零落魄,父母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有自己的理想包袱,总不能硬绑着人家吧。可是再这样下去,非把他们的儿子闹傻不可,想到这里宝哥的父母心如刀绞,难道这就是穷人的命吗?多好的姑娘,可惜成不了他家的媳妇。做父母的只能劝自己的儿子还能怎样?
临别前,英子到宝哥家道别。眼前的宝哥和两天前大不相同,垂头丧气弱不惊风。一看就知道这两天吃没吃好睡没睡好。
快嘴的她还嘻哈的问了一大堆的疑问?什么“你生病啦?“丢东西啦?“还是谁打你骂了?”真不知道英子问这些话时是真的不懂还是装的不懂?难道她就不知道宝哥不让她走的意思吗?
面对英子一连串的问号,木讷的宝哥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觉得心里很难受,像丢了什么似的。想到这里,他脱口回答道:“嗯,丢东西了!”
傻呼呼的英子一个劲的问道:“丢什么东西了?贵重吗”
宝哥被问的哑口无言。是啊,他丢什么了呢?人吗?人本来就不是他的。心吗?心…对,就是心!可是要怎么说才能表达此时的心情呢?他不知道,只是以苦笑了之。
英子被他的笑弄的莫名其妙,猜不透宝哥的她不问也罢,她想也许每个人都有不被人知的心思吧。她是来向他道别的,用的着问那么多吗?
说明来意之后,英子便要转身离开。宝哥这下急了,忙着追上去求她别走,:“我是真的舍不得你走“真的觉得你是个很难得的女孩“真的很喜欢你这样的人”藏在心里许久的话终于说了出来,虽然有点语无轮次,
然而英子听了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我还小,现在谈朋友太早了,以后再说吧”
这样的回答对于宝哥来说,无疑是遇料之中,只是他无法做到放弃思想,一直拽着英子的衣袖就是不放。
这时一直在屋外的宝哥父母走了过去,二老拉着儿子劝道:“放手吧,人家也有自己的思想,好姑娘以后会有机会碰到的”
可是宝哥哪里听到那么多,他只知道眼前的这个姑娘就是他要找的那个人。难道宝哥也有英子的倔脾气吗?怪不得如此执着呢!可是英子对他是毫无感动之处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站下去吧。
宝哥父母看到这为难尴尬的场面,只想尽快把宝哥拉到一边。无助的宝哥竟然当场跪了下来,嘴里一直重复着:“求你了,别走好吗?”弄的一旁的父母是摸鼻子掉眼泪的。
全乱了,计划全乱了,英子表情凝重的看着无法收场的场面,怎么办?眼前这个宝哥真的很可怜,再看看身穿皱巴巴的衣衫的二老,他们那期盼又绝望的眼神,看的英子是矛盾至及,怎么办呢?
见英子有所动摇,宝哥的父母为了他们的儿子也跪了起来。“叔婶,怎么可以,快起来!”英子忙扶着二老歉意的说道。可是他们非要让英子答应宝哥的请求才肯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景,英子不得不答应,她已找不到更合适的话来拒绝他们了,也许是被他们的真情所动,又也许只是一种无可奈何吧!最终,英子还是投降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宝哥一家是皆大欢喜破涕为笑,而英子的内心却是苦不堪言失落无比。她不知道将来会怎么?好不容易从穷地方走出来,却又走进另一个穷地方,而且还要在这生根发芽一辈子,她该怎样度过这慢长的一生呢?她不能想像,只有过天算天吧,直到一个月后…
出门快三个月的英子,家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担心着她。这么久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说好找到事就写信回家的,可是连个纸片也没看到过,父母实在担心,于是就让父亲和大哥去安徽姑姑家找她,把她接回来。
虽说英子在家常常和父母顶嘴,可是少了她这个能干的小帮手,家人还真的有点失手的感觉。特别是没有消息的,多让人担心。可是当父亲和大哥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她已和宝哥定亲了。为此,父亲和大哥气的真想打英子一顿,怎么对自己的人生如此的不当回事?
他们找到姑姑埋怨的质问姑姑怎么能这么干?可是英子一口咬定是自己自愿的,再说已经定婚了,怎么能随便反悔呢?就英子这样的倔脾气,怎么可能走回头路。无论父亲和大哥怎么软硬措施的劝她回去,英子就是不肯和他们走。没办法,只好默认了这门亲事。但父亲发话,无论什么时候,宝哥都要听英子的,而且公婆一定要带英子如自己的孩子。不用发话,宝哥一家也会这么做的,因为英子是如此的讨人欢喜,特别是宝哥,绝对是对英子百依百顺。就这样,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次年正月,也就是英子十九岁这年,她从姑姑家嫁到了宝哥家。半年的相处,英子对宝哥的感情也是越聚增加。从开始的无所谓到现在的真心实意,英子是真的接受了宝哥,虽然宝哥外表木讷,家境也不好,至少他是全心全意的对待英子,英子就是看重宝哥的这一点才没有要求的嫁给了他,哪怕面对四面土墙的毛草屋。只要他们努力,毛草屋会变成瓦房的。英子对自己的小日子很有信心,因为她知道勤劳的人不会穷一辈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翻身,这是英子的个性。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英子和宝哥儿孙满堂的住上了街道商品房。回想走过的这些年,英子时常感慨万千。刚结婚那几年,他们有了大宝和小宝两个儿子,公婆也都住一起,三间毛草房怎么够住?无奈,英子和宝哥只好拼命的挣钱。为了多挣钱,他们不怕辛苦的到江边帮做船工,就是帮木料船和沙船上卸货。没几年,他们就住进了自己亲手磊起的砖瓦房。但是随着新农村的不断发展,英子他们从没停下脚步。再后来两孩子长大也加入了挣钱的行列,没几年的功夫,英子一家从砖瓦房又般进了街道的商品房里。从此,他们过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日子。
山的那一边是情。有情有爱有拼搏,也有说不完的喜怒哀乐,幸福和温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