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缺乏同理心的影响

2019-04-19  本文已影响9人  暖在夏天

【阜城教育心理学会~家长智慧课堂】庄怀志2019.4.19

刘杰转发

缺乏同理心导致孩子社交能力差

      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离不开同理心,也就是共情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别人、获得信任,让孩子更加顺畅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也可以称为“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理心≠同情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情心是指,下雨了,我看到你身处泥泞中艰难跋涉,对你的境遇感到同情、可怜,给人的感受是置身事外的评价;而同理心是指我穿着你的鞋,感受你一路走来的艰辛,站在你的角度换位思考。

      同理心强的孩子,往往更合群、更容易被同伴接纳。即便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也愿意去理解别人、换位思考,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缺乏同理心的孩子,通常表现为:

人际出现问题,很难融入群体; 无法与他人合作,不能很好地理解规则;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愿意倾听,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怎样培养有同理心的孩子?

      就像从小被尊重地对待过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学会尊重别人,同理心的培养也是如此。

      首先孩子要学会察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才能懂得去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感受和立场。

      01 营造社交环境

      孩子的同理心是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同同伴的玩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创造社交环境,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相处。

      另外,我们也需要对孩子抱有合理的期待。根据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5岁的孩子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很难真正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因此,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主要是引导和示范,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到换位思考,不要觉得孩子自私冷漠,贴上各种负面标签,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耐心。

      02 家长的示范作用

      家长可以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也可以帮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比如当孩子摔倒时,我们可以问问孩子是不是摔疼了,或者是不是吓到了?或者在孩子调皮任性的时候,坦诚地告诉孩子“爸爸现在很生气”“爸爸觉得很难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觉得被理解,引导他们去察觉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同时也能让孩子学着去感受不同人的立场,了解别人的想法可能会与自己不同。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够积累很多情绪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03 学会倾听和回应

      很多孩子很喜欢表达,但是却不善于倾听。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喜欢打断别人说话、不停说自己观点的人。说实话,这样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好感,常常把天给聊死。但是,带有同理心的倾听也不光是“听”这么简单,倾听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来说,全然的倾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做价值评判,比如:“你这样想是不对的”,“这样不好”等;不要给建议,有时候别人只是想倾诉,并不需要你解决问题,因此如果对方没有寻求建议的要求,不要盲目提建议;用全神贯注、开放及接纳的态度来倾听,而非心有旁骛地边听边做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可以教孩子怎样去回应别人,比如说“你觉得...(感觉),因为...(简述对方的描述)”,给对方简单的回应,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对他的话题很感兴趣,并且在认真倾听。

      04 换位思考

      当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或者遇到一些人际交往上的困惑时,可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不过要注意的是,家长最好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体会,而不是一味地说教和灌输。

      有时候理解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否则一直沉浸在愤怒和负面情绪中走不出来,伤害的不还是自己吗?

      所以教孩子换位思考,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还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