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有多少人记得十年前的自己是一番什么模样?是赤着两足在田野间奔跑,追赶着轻盈翠丽的蜻蜓;还是满心欢喜,无虑无忧地在花丛间肆意徘徊,与那翩翩起舞的粉蝶互相捉弄;或是依偎在父母长辈的怀里,为着些许在幼时觉得甚为可口且百般珍贵的零食玩物而苦心考虑,动尽脑筋;大概还是有些朋友自小浸润着诗书典籍,受着书香世家的熏染,彼时或伏在案前埋首阅读,乐在其中也......笔者坦言,每当回忆起这幼时点滴,稀松碎语的时候,我总是会不禁地仰天长叹道:“都说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式前进的,是向着好的方向行进的,可为何成年人的日子却这般得不容易?”
渐渐地,生活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耐心地教导着我:“成年人们,你们在遭遇艰辛与不易的时候,也在收获着快乐和充实;就好像耕作的农夫们,漫长而耗心力的播种、等待过程始终是必要的,可秋冬的收藏,庄稼作物那一担担沉甸甸的果实,难道就仅仅是自然的恩惠与馈赠么?不,这同样也是汗水与心血灌溉而来的果实。”
身边总有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如何如何消沉、怎样怎样不堪,说自己二十岁便过着养老般的生活,说自己对于人生一片迷茫,一无所知等等。这样的诉说,大抵来自身边的校友,年级各不相同,来处五湖四海,性情大相迥异。
相同的是,他们都在经历着从大一到大四的过程;有趣的是,我们这本杂志所辑文稿皆为学生们对自己大一的回顾;幸运的是,笔者也并没有跳出这个阶段。为什么幸运?因为我向来觉得旁观者固然可清,然当局者若不迷,是不是会比旁观者更清呢?
“好为人师”在笔者看来是一种并不可取的人生行径,活到老学到老,谁也没有资格去指点他人的迷津。然分享心得体会却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姑且允许我说道两句。倘若觉得我年轻浅薄,见解不足,敬请存正。
我们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国泰民安,欣欣向荣;我们也生于一个最坏的阶段,急功近利,人人不可自知。生而为人的那一刻起就承担着太多的使命与责任。以至于我们迷失于生活,惶惶于时代,无法探寻生命的本质何为,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们总是混淆在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进。因而一步步入迷,当局者的迷。
幼儿园时,我们该在玩耍中解放天性,在相处中学会分享,接受父母长辈的疼爱与呵护;
小学时,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尊重老师,养成好习惯,感知自然与艺术的魅力;
中学时,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学会与身边的朋友亲人相处,感受集体的温度;
大学时,我们需要广泛涉猎,在不断地尝试与失败中认识自己,努力去寻找一个能够作为未来事业的兴趣,准备迎接生活的挑战。
既然如此,人生何不如耕种?春萌、夏茂、秋实、冬藏;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他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没法在春天使作物茂密,更无法在夏天收获沉甸甸的粮食。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秋代之以序。在每一个正确的阶段把握住光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能做的事情。
我想这样的人生不能算是轰轰烈烈,但却不失为活成了自我。
季羡林老先生曾以这样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我辈如何不能以此自勉呢?
2018年 4月19日零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