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悲哀啊!当不了文盲,却免不了成为性盲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12人  沈潜

写在开头:

今年春天的时候曝出了一则新闻:90后青年作家林奕含在自家卧室自缢身亡,原因是13岁那年的性侵成了自己长久以来抑郁的根源。因为不能说,最后不得不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成了她的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

谈到“性侵”不仅仅受伤的是女性,男性的情况有好到哪里去呢?最近的系列报道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性侵竟“无处不在”。

此外,“谈性色变”在中国人大有人在,不仅仅女性羞于谈性,男性的情况又能好到哪去吗?除了A片和黄段子,不知道他们正确甚至是系统的性教育都来自于何处?可否对生命有过敬畏与尊重。

让笔者想要不吐不快的还有最近在南京高铁站一则儿童被猥亵的案件,新闻发出后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围观者对这一行为的惊讶和当事人的平静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类似的事件,只是觉得心里堵住了什么愤愤地不能出来,心中升起诸多感慨,匆忙之中成文,希望能多少引发一些思考~

01、羞于启齿的“性教育”,自有“无师自通”

林奕含事件之后,各大媒体与微信平台相继以不同角度报道了诸多关于林奕含本人、性侵事件、性教育等文章。而这种报道某种程度上也让社会对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给予了更多关注。

然而关注还仅仅是关注,关于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这个社会以及家长依然是匮乏的。特别是不久前,未成年性教育教材因被批评为“教唆未成年人”、“内容露骨”等被收回,笔者不禁要感慨:关于性教育,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终究是“羞于启齿”的。

可是堵住了的东西就真的流不出来吗?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开始感慨“现在的小孩子真是早熟啊,懂得真多”。

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小孩子会“懂这么多”?

因为影视剧里有一些大尺度情节、大型门户网站会时不时弹出的成人图片,这些家长们羞于启齿的事儿,网络的传播已经在“绕了个弯儿后”向未成年“普及了性”,不过也仅仅是“变相普及”,没有人让未成年人真的用教育与学习的态度认识这个问题。

对于性,孩子真的并不了解。而且越是遮遮掩掩,就越引发人的好奇,因此也会在媒体端看到一些关于十二三岁的未成年怀孕生子的新闻。

是什么让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在成长的过程里缺席?

很多问题孩子长大了就会懂的啊,大人们总是这样想。因此,大人们并不怎么关心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前段时间,22岁小伙儿在驾校被教练性侵后,面对孩子的维权,母亲最开始竟然觉得“这孩子活得真仔细”、“那有什么事儿啊,洗洗就好了”,当孩子受到了侵害,家长的教育与保护在哪里?

02、缺乏的性教育,也让生命教育缺了席

在这里,笔者非常想说下时下“流行的意外怀孕“,可能这种事情在高中校园甚至是大学校园里应该是时有发生的。作为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因为偷尝禁果又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所以“不幸中奖”的事儿搞不好就砸到了谁的身上。

如果“中奖”了怎么办呢?电视、广播甚至是路边发小卡片的大爷、大妈们就告诉了一条“方便快捷“的方式——无痛人流。价格便宜、时间短、无痛苦、恢复快。

生命在这种事情面前竟是如此被轻贱。当然错并不在这些电视台、广播之类的,毕竟连一些所谓宣扬的青春电影里,“意外怀孕“都成了青年人爱情的必备桥段,好像年轻懵懂的爱情就该有一段这样的经历才算是真的“青春来一把“,比如《致那些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设置,作为一个女生我都感觉有些尴尬,心里想着:这样的情节,导演你是想表达什么呢?

对于性教育的无知,调查数据显得格外惊人。

海军计生宣教中心调查显示:80%的少男少女都是“性盲”。

何为性盲?

就是缺乏性生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性安全知识、性道德知识、性审美意识的人可是很多人对于“性教育”的认知竟然局限在“性生理知识教育”上。

“中国的性盲比文盲还多!”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明说。

念了再多的书有什么用,还不是有很多人不能做到尊重自己与尊重生命?

如果以后有了孩子,当他们问起来“爸爸妈妈,我们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会有多少家长会延续小时候大人们逗趣我们的话——“你们是爸爸妈妈在路边捡来的”。

那些也曾经历过对“我从哪来”迷茫的孩子,当听到这句话时,可否心里有过失落与沮丧呢?

03、“沉默”与“责难”成了性侵的帮凶

在很大程度上,沉默是一切犯罪行为的帮凶,因为怯懦,因为丢人,因为诱惑,因为无知,因为无关自己而高高在上……

早在2003年的时候,国内就有一部关于女性性侵题材的电视剧——《女人不再沉默》,也被翻译成《望远镜下的女人》。当时关于性侵以及沉默,作品里诸多情节看着让人心有余悸,当时年纪小并不太懂,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很害怕。

就像文前写到的,22岁男性遭到驾校教练性侵事件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无论男女被性侵之后,出于所谓的“丢脸”、“羞耻”,无论是家长还是受害者自己,大家多选择了沉默与息事宁人,因此很多时候性侵也面临着取证难、上诉难的问题。(当然那个22岁的小伙子还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没有人能想象的到,这种事件发生之后对当事人会带来多大的伤害。

曾经有位朋友和我非常不好意思的说起自己上学时一个被中年男人尾随跟踪的事。

当时她还是个学生,夏天里因为穿着姐姐送的一条短裤,走在马路上被中年男子跟踪了一路,直到她绕了很多路走到人多的地方,才见不到坏人。她在和我描述的时候,仍然很紧张。我现在回想起她的紧张与恐惧时,有点怀疑不知事情是否真的仅仅是“尾随与跟踪”这么简单,因为这次经历后来导致她休学一年。

来自社会的指指点点与责难也成了性侵的帮凶。当被侵犯者想要维权的时候,却心寒地听到了太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指指点点与责难,以至于当事人心里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近几年,媒体曝光了太多的关于性侵的新闻时间。明明是当事人受到了伤害,不明事理者还要求他们像个什么都没受伤的人一样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特别是当别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很多人给予的不是帮助与安慰,而是指指点点,特别是女性被侵犯之后,别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裙子肯定穿得特别短”、“化妆肯定妩媚,要不别人怎么会有想法”、“平时就妖里妖气的,还怪别人有想法”等等,诸如此类。

04、关于一些数据

数据虽然没有感情,却能让每一个人透过数据想得更多~

◆ 关于性无知。

76.1%的初中生不知道“人流”的危害性

67.3%的初中生和45.5%的高中生对避孕一无所知

61.1%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预防性病

64.6%的初中生和48.2%的高中生不知如何防范性侵

◆关于性犯罪。

资料显示:

性罪错案件占青少年涉嫌犯罪案件的58.5%

83%的未成年犯罪者经常看暴力色情音像制品和网络色情

◆关于性伤害

性伤害,涉及方方面面。

第一组,是关于艾滋病的:

青少年已成为中国感染艾滋病上升最快的群体

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年均增长率达35%

第二组,是关于人流的:

我国每年堕胎数约1000万例

其中25岁以下女性约占一半

其中不满18岁的约250万例

每年有10万左右女性死于堕胎

可能很多家长会这样想:“我家孩子很乖,一定不在其中之列。”

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中国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并不了解,因为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所以孩子对于家长也是避讳谈“性”的。

2016年,北京大学发布了一个婚恋报告:95后的初恋年龄平均为12岁,初夜年龄平均为17岁。

香港做过一个调查:你的性教材是什么?

九成男性选择了——A片。

四成女性选择了——A片。

2016年《中国性教育现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色情光盘、网络图文和影视作品。

看到以上的数据,不知道大家是否对“性教育”多了些认识。

在性教育上,柴静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