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想说 关于 卖血的许三观
好久之前开始看的《许三观卖血记》 拖拖拉拉昨天才把他看完 也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写读后感 懒惰成性真的会害死人啊 比如因为懒不想去图书馆自习 懒得下床拿充电器以至于充电宝撂在那里没电了一个多月 再比如给我弟准备的礼物拖了快一个学期也还没去寄…好了扯远了 收!
余华应该是我有限认知中 自认为的第二位悲剧小说家。为什么这么定义他 有偏颇 毋庸置疑 关键我也没有了解到很多作家 对中国本土的千千万万优秀学者了解少之甚少。最近看了余华两本书 暂且这么认为吧 显得我也有文化些
看了其他人的书评 “余华很善于挖掘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许三观的十次余的卖血 第一次纯属跟风 卖完血也不知道拿那所得的35块干嘛 书中有一个描述 大概是卖完血 许三观学着卖过很多次血的“经验者”在店里叫了猪肝和黄酒 还要求黄酒温一温。那些“经验者”包括许三观后期以过来人身份对“下一代”也是如此告知。“卖血等于卖力气” “血是用不完的” “多喝几碗水能多卖几碗血” 对于现在的我们特别从医学角度来看 这些想法简直荒谬可笑 但是又那么真实。卖血等于赚钱 走投无路之下卖血无遗是最便捷快速地换钱方式。为什么称之为“换钱” 他们拿到的钱是用生命开玩笑 “赚”来的只有隐患而已
许三观第一次后又陆续卖过几次血 为了当初没娶的胖女人 为了饥荒拿钱下饭馆 为了得肝癌但却白白给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大儿子一乐
饥荒还下什么饭馆呢?也许你会这么问。饥荒年间饿到极致吃点好我觉得也无可厚非 关于饥荒年的描述我记得有这么一个片段 许三观一家子躺在床上 用想象煮出满汉全席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当许三观为儿子三乐“煮”红烧肉时 二乐不停吞咽口水 许三观于是训斥二乐:这是给你弟弟做的 你馋什么馋。忍俊不禁里饱含的心酸。生活不易 且行且珍惜
上面用了“白给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儿子一乐” 一乐肝癌时已经二十余 为什么只是白养了十几年?这完全源自许三观自己内心的改变 十几年后心结打开 一乐就被承认是他自己的儿子了。一乐是许三观花六顶大轿娶回来的老婆和“前男友”意外收获。其实我还是有一点疑惑 仅凭着一乐长相和邻里的长嘴就可以判断一个孩子的血缘关系吗?“没文化真可怕”我猜出自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当许三观得知一乐不是自己儿子后 态度大大改变 经常对着一乐说他不是自己的儿子 各种嫌弃。我看完还挺气愤 教育方式和原生家庭真的足够毁掉一个人了 包括后面许三观对一乐“亲生父亲”的痛恨 甚至让自己另外两个儿子长大后去强奸人家两个女儿??我内心os:这人神经有毛病吧我去??? 还好一乐没有走上歪路 一路长大还心怀感恩 不仅如此 庆幸许三观另两个儿子也没有去强奸人家的姑娘 还算正常度日
许三观的老婆许玉兰 许三观夫妻关系我就不过多描述和做感想 就是传统的相亲 娶亲 生子 吵吵闹闹 到老。至于他们有没有爱情也很难说 更多的是亲情吧。娶一个舒服的人还是娶一个合适的人毕竟还是世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