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与诗
王小波说:在冥想中长大以后,我开始喜欢诗。我读过很多诗,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诗。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真希望能永远读下去,打破这个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
二十岁。没有太多惊喜迎接,也没有很大反应排斥,就这样不惊不喜,不急不燥的过着每一天。对身边朋友对各种事情的各种不同感叹和手舞足蹈,我像一颗深海里的星星一般。在一片深海里,触摸那一片困于群星却透过万尺水域的月光。
用朋友的话来说,我都会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发抽继而伤春感秋,朋友说这是一种内分泌失调的特定表现,我想想也是的。我从小到大都励志要做一个励志的人物,我想想我确实做到了,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还好好的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的呼吸着空气,这确实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以至于现在喝的心灵鸡汤对我而言没有毒鸡汤见效快,一招见血、见血封喉。
最常见的一句话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父母教育的是,孩子,别怕,摔倒了还可以爬起来。暖暖的,很贴心,不论是哪一种,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胆小,恐惧;恐惧这迷茫的未来,恐惧没有未来的未来。小时候,以为哭能解决任何问题,长大后才知道,笑是面对,一切都有利武器。生命的真谛大抵到了我这个年龄就隐隐约约的知道了。
在20岁的年龄路口,隐隐约约知道了那些事情。在大都市生活久了,对许多人、许多事就不再抱有童话般的幻想了。以前经常用“走得远,风景多”这样的一句话来鼓励那个困顿的自己,可是啊,到了后来,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自己到哪了。不过依然感到幸运的是,越长大越孤单,20岁以前的自己还经常为了寻求安全感和趋同而彷徨不安,20岁以后的我却不再这样了。成就了一个孤单的我,越来越势利,越来越平静,明白自己的价值,值得什么样的拥有,待价而沽。
喜欢了很多的诗,一首一首的像极了一个一个孤独的灵魂,正如喜欢的那些人一样,一个一个孤独的灵魂,我把他们聚拢又分散,我像一个磁场,所有的痛苦悲伤,离愁别绪,痛古伤今,慕名而来。没见过光芒就以为那微弱的灯芯就是太阳。后来的我就明白了,大抵我只是附和他们内心的想法而已,并不存在着志趣相投和志同道合。
现在的我总是告诉自己,无所谓了,顺其自然吧。就像我要写这篇文章没有好的情感去奠定基础网上随便就找了王小波的金典语录,复制、粘贴。我的生活好像也是充满了复制、粘贴。不敢告诉自己原来容器外面的世界好像更精彩 ,大抵,身边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了,我也就跟着这样做了。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上一秒还信誓旦旦的海枯石烂,下一秒就可以说散就散的转身离开,因为害怕突然的改变所以宁愿画地为牢,也不愿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