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
“千古大美女人”系列之: 慈母篇
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据记载:孟子出生时,其母亲梦中见一神仙驾祥云从泰山而来,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孟母大惊,心想这孩子应该来历不凡,她告诉孟父这个奇特的梦。孟父是个读书人,他真切的看到了房屋笼罩的祥云,他相信这个儿子乃天赐,以后可能是个非凡之人,心里乐开了花。
孟父希望步入仕途,给母子俩创造一个更好环境,于是远游宋国。可是,好景不长,孟子刚过三岁生日,孟父就溘然而去,撇下孤儿寡母。这晴天霹雳般的噩耗,让孟母悲痛欲绝,看着年幼的孟子,她抚摩着儿子的头,泪水长流。孟子看着悲伤的母亲,紧紧牵着母亲的衣襟,怯怯的神色,不知该怎样安慰母亲。
无论日子多么艰难,还得一天一天过!当时,多人劝孟母再嫁,她都婉言拒绝了,她不愿意孟子受他人白眼,决定独自抚养儿子。在悲痛中,她擦干眼泪,再苦再累,都要撑下去,而且还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人杰。从此,她开始了孤立无援的坎坷人生旅途。
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孟母虽非大户人家出身,但却是一个很有涵养的女性,她深知:六岁以前,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早期阶段。环境的熏染极其关键,“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她希望尽可能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初,孟母带着孟轲居住在邹城的马鞍山下,附近有一大片墓地,孩子们经常可看到丧葬场面。时间一长,村子里的儿童嬉戏时,就经常模仿丧葬过程,扮演各类人物。小小的孟轲也参与其中,还扮演的有模有样,有时甚至同其他孩子抢坟前的供果吃。孟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里特别难过,长此下去,儿子只会堕落,成为一无是处的人。她决定搬家。
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母子二人经过一翻辛劳,搬迁到了另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客商也来来往往,喧嚣热闹,孩子们颇觉新鲜,也常到集市看稀奇。因距离集市近,小孟轲和小伙伴们经常看到人们杀猪和卖肉的情形。时间一长,他们就熟悉了,经常玩杀猪和卖肉的“过家家”,并且乐此不疲倦,学的惟妙惟肖。
孟母在家纺线织布,或帮人洗衣缝补,换得些钱,供母子二人生存所需。可她经常听到孟轲和小伙伴们的喊叫声:“好!烧水!按脚!……”
“放血!褪毛!吊起!开膛破肚!……”
“好 !宰割完毕!开卖!”
“掌柜的!两贯钱三斤肉卖不卖?”
“不卖不卖!我亏大咯!”
“都是老熟人,一贯钱一斤二两吧!爽快点!”
……
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孟母每听到这些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心里都忐忑不安。他不希望孟子从小就沾染惟利是图的市侩习气,成为一个没节操的人。她深晓丈夫是个高雅的读书人,尽管怀才不遇,但毕竟有着高远的志向。
孟母回想起儿子出生时的奇特情境,儿子应该有极好的慧根,是个有大志的人,可这个集市充满了戾气,污浊不堪,再呆下去,儿子的精气会满满消退,天赋灵气也会丧失,终究不仅会一事无成,还可能早早丧命。
孟母心急如焚,她思忖:哪儿才是最佳学习之地呢?
一天,她外出卖布,突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她猛然一怔,一座学宫出现在眼前,她兴奋的说:“终于找到了,这才是我儿该来的地方!”
她仔细打量,学宫所在的地方行人稀少,没有客商往来,没有叫卖声,无喧无嚣,只有朗朗的书声在空中回荡。她到附近察看,正好有一家主人,有空屋出租,她喜形于色,真是天助也。虽说房屋破旧、简陋,但在学宫旁边,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足矣!
慈母篇03孟母:亚圣一生的导师(一)回到家,她立即让孟轲收拾东西,母子俩以最快的速度,搬迁到了学宫附近。孟母立刻把儿子送进了学宫,学宫的先生看到孟轲明澈的眸子、清秀的面容、从容的神态,毫不犹豫就收下了他。
孟母看到附近不时有读书人来往,他们器宇轩昂,举止优雅,遵循礼仪,内心倍觉踏实。学宫的孩子们也经常聚集在大树下,演练揖让进退的礼仪,一派庄严肃穆,孟母远远看着,内心升腾起无限的喜悦,她终于可以安安心心住下了。
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不时掠过学宫上空,微风轻抚着枝枝柔柳,鸟儿的歌唱伴着孩童的书声,一切都是都是那么的和谐。
孟母看到如此美景,由衷的笑了,她似乎看到了儿子的未来,一个高大的身影正向她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