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思维模型学习—36演绎法思维模型
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类有两种认识途径:归纳法、演绎法。
演绎法一般表现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段论模式:先给出大前提,再给出小前提,最后得出结论。
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今天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中的第36个——演绎法思维模型,一个教我们另辟蹊径,反方向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本文依然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何谓演绎法思维模型,演绎法思维模型生活中的运用,怎么更好的应用,供参考。
01、何谓演绎法思维模型
一、演绎法vs 归纳法
提到演绎法,就不得不说归纳法。这个世界上,99.9%的人(甚至更多)都在用归纳法。
归纳法:经验驱动,从经验中总结规律的方法,即人们根据观察到的一类事物中不分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例如,我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一个火鸡,由于过去1000天里,每天早中晚都能得到主人拿来的事物和水,所以它在第1001天的早上,一睁开眼,就得出一个结论:主人要来送食物了。
但,它没预料到的是,今天是感恩节。
演绎法:逻辑驱动,从逻辑上推演结论的方法,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正确与否还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
一是,大小前提的判断必须是真实的。
二是,推理过程必须符合正确的逻辑形式和规则。
也就是,演绎推理的正确与否首先取决于大前提是否正确,如果大前提都错了,结论自然不会正确。
例如,如果我们通过归纳法得出结论是:自然界所有苹果都是红色的。那么这个结论就是大前提。这时候有很多水果,都不是红色的,那么你就会得出结论:这些水果都不是苹果。
其二,演绎推理的正确与否还取决于推理的过程要符合逻辑。
归纳法的优势是能快速转移经验,快速用。比如,太阳都自西向东升起,所以明天也一定自西向东升起。它是基于未来和过去的前提一致。
而演绎法是从前提进行推演,如果前提为真,结论也一定为真。就像一个事情如果有5层深度,归纳法只是归纳了第一层的解释,比较表面。而演绎法是最深层的本质,甚至找到了第一因去推演。
二、演绎法思维模型
所谓演绎法思维模型,就是指将演绎法思维运用到解决问题上。
生活、工作中,运用演绎法思维进行分析思考,即另辟蹊径,反方向的从大胆假设开始,再围绕假设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调研,来检验它的正确性,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02、演绎法思维模型生活中的应用
一、成功不可复制,但可以借鉴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成功是一种结果,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成功的经验亦不可以复制,因为成功的经验有前提或者隐含假设,但是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以马云的阿里巴巴为例,起初也是效仿Ebay模式起家,虽然一开始走的极为艰难,但还是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创新,才最终长成电商巨头,不得不说马云的阿里巴巴是成功的,改变并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
但如果说我们要模仿复制,成为第二个马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马云的成功是一个成功整体的概念,靠的是整体成功,也就是说这个整体要都没错,有一两点出了问题,结果就会发生变化。
就如木桶效应一样,只需要一块木板出了问题,木桶就无法装水,水桶就好比是一个整体,一个成功,有一个缺陷就要漏水。所以不要把成功想的太简单,仅仅靠复制是不可取的。
成功离我们很远,成功又离我们很近。
近在哪?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或多或少都有些具有共性的精神和一些成功的经验,就摆在我们的眼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去实践。
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可以借鉴。
二、底层逻辑的流行
查理·芒格曾说:在商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为两步:第一步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路;第二步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形式。
爱默生说:“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有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局。”
乔西·考夫曼说:“无论你学习什么科目,其中最美妙的事是,你不用知道所有的知识点,仅仅需要知道一点浓缩的核心原理即可。而一旦建立其核心原理的框架,学习知识甚至进一步拓展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以上,查理·芒格先生说的两步其实说的就是演绎思维,即第一步保证大前提准确;第二步保证演绎推理符合逻辑。
而爱默生所说的“原理”,乔西·考夫曼所说的“核心原理”说的就是底层逻辑,也就是芒格先生说的大前提,这就是为什么“底层逻辑”现在很流行的原因。
我们要学习什么?芒格说要学习重要学科的基本原理,即对底层逻辑的学习。
如,为什么马斯克能把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降至最低!
那是因为他知道电池的底层逻辑——即电池主要由碳、镍、铝等一些聚合物组成的,所以他可以通过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原材料,继而把这些原材料进行组合,再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最后生产出价格最低的电池。
03、怎么更好的运用
如果具备演绎法思维呢?
演绎推理比较薄弱的人,通常表现为逆向思维不够发散。究其根本是对于原理的掌握问题,只知其然(结果),而不甚解/不知其所以然(原因)。因此分析影响因素的思路才打不开或跑偏,不能活学活用。
所以,以下几点建议可能对你有帮助:
一、向高手请教
遇到新问题或者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向高手请教,问高手为什么会这样,它的因果逻辑是什么?
仔细听高手的演绎推理,继而慢慢地学习掌握。
二、建立从认知层到应用层的联系
L先生公号用有些人习惯的话来说,原理层就是“道”,认知层就是“法”,应用层就是“术”,场景和环境就是“势”,至于实现的工具,那就是“器」”。
一个好的认知和学习模式是什么呢?
是先了解了基本原则,然后学习和积累思维方式,再在两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问题,经过尝试和实践,提炼、归纳出自己的“方法论”。
比如阅读理论分析,多去思考某原理是怎么得来的、相似原理间适用条件有什么差异、现实情境因素为什么更适用某原理等。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认知层”的积累 —— 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日积月累,却能慢慢改变你认知、理解,乃至影响世界的方式。
所以,我们不要仅仅止步于搜集和应用“方法”,而是要不断去思考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试错、复盘、优化,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04、写在最后
演绎法思维模型是一个教我们另辟蹊径,反方向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高手请教,建立从认知层到应用层的联系两个方法培养自己的演绎法思维。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
与您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