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微商之路,何去何从?
![](https://img.haomeiwen.com/i4135353/e30514534271f7d2.jpg)
文/磊少
01.
无独有偶,继蒙牛开始做微商以后,娃哈哈也坐不住了。其实在此之前,包括海尔,格力在内的知名品牌都有传言进军微商,但真正重视、且比较符合微商调性的,目前来看,只有蒙牛。
所谓的微商调性,意指产品符合微商特征、制度模式符合微商市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符合微商心理。
就此而言,海尔和格力并算不上真正的开始进军微商,顶多算是在外面蹭一蹭。而从市场的反馈来看,这两家所谓进军微商的传统企业,的确是没产生任何的市场效应。
当然,传统行业里面做微商的其实挺多,可最后活下来的,迄今为止,没有,一个都没有。
02.
传统企业做微商难,难在制度和管理。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的公司制度都比较“严谨”,管理也比较“严格”,导致整个反应机制较为笨重。从底层到高层的反应时间过长,尾大难调。
而微商本身就是一个小而美、轻而快的行业,没有过度冗杂的反应机制和管理制度。当然这是把双刃剑,但相较于互联网的“快”而言,微商更能与之同步。传统行业在这一点上,则会显得比较迟钝。
另外,传统企业复杂的审批流程,会让一个本来很好的机会,随着复杂的审批流程而消逝。
03.
传统企业,微商思维较弱。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对于微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朋友圈卖货的人,这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而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微商的运作模式,及其背后的思维逻辑,即微商思维较弱。
事实上,微商的思维更符合“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快、高效,所见即所得。
微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传统行业的很多人,并不以为离开了办公室的“工作”是一份工作。这就是传统行业的人和做微商的人,最本质的区别。
05.
传统企业做微商,只是有备无患,并非全力以赴。
毫不客气的说,很多传统企业做微商,只是想补充一个销售渠道,但并不觉得这个渠道可以作为核心竞争优势来媲美传统销售渠道。
这其实是比较纠结的。因为本身要让传统行业接受微商思维已经很难,现在还要把这个渠道作为核心渠道,就更加难以实现了。
可他们又不愿意放弃,这样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微商渠道他们有,但不重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要想真正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传统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6.
传统企业做微商,实则是微商正名。
如果说之前的微商一直游离在市场边缘,那么随着各大知名传统企业进军微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微商这个行业更受重视,也更能让人认可和接受。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如果微商真的遭万人唾弃,那这些知名企业也不会贸然进入,砸自己的招牌,毁自己的名声。
但凡事有好就有坏,他们进军微商,做好了,存活下来了,是为微商正名。如果做不下去,无奈折戟沉沙,会比微商更能败坏微商这个行业。因为人们会想,那么牛逼的企业做微商都做不起来,看来微商是真不行。
这就很尴尬了,因为这些人首先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传统行业做微商难。其次,为什么难还要做?最后,要做好,需要怎么办?他们只看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敢于尝试和改革,总比面对市场的冲击,无动于衷要好得多。
虽然传统行业做微商,的确任重道远。
(原创不易,若觉可读,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