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做新时代的乡村教师
前段时间阅读了《陶行知之教育名篇》,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今天聆听杨瑞清校长用38年潜心践行知行合一,创造了乡村小学不斐的佳绩。让“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开出了新花。学会联合、村校联合、城乡联合、国际联合,真正学校消除的围墙,真正成为了开放的校园。为知行小学感到自豪和无比的骄傲。

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做为乡村小学,我们的条件可能不如城里的好,没有名师,但是我们的学校也一样是社会,“庙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长”。教育真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就是回归生活本身,学会生存、生活。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我对我是乡村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教育力量。”我的小学从一个硬件设施不完善、校园文化不浓厚的乡村小学变成了现如今拥有学生公寓、师生食堂和教师宿舍各1幢,有足球场、篮球场、有标准的微机室、舞蹈室、美术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的镇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优良的校风,纯正的班风,浓厚的学风让我意识到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的更远。于是在闲暇之余,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写读书笔记,做课题研究。周围有的人开导我,一个乡村教师安心教学得了,整那些没用干什么……我静心学习不为别的,只因我已意识到不学习、不进步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而专业书籍给我力量和慰藉,还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注,特别是提出的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让身为农村教师的我备受鼓舞。我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做孩子真正的领路人,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让我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继续发光发热,茁壮成长。”
杨校长“立足的高度”、“思考的深度”和“情怀的宽度”让我看到了新时代的好教师、好校长,使我深受启发。他很好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四个标准: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这与陶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具,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出娘胎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不谋而合。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杨校长讲到:1分选择99分坚持;1分自豪99分感激;1分成绩99分成长。我的理解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从优秀到卓越,首先就要专注于教育,不为世间凡物所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专注于学生发展,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但是,光有思考还不够。雅斯贝尔斯说:思考并不等于行动,参与思考仅仅是一种在内心做准备的活动,而真正的决定则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还要做到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我非常赞同杨校长对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建议:学会联合、花苞心态,学会常识、终身学习。从我做起,带动家庭,以班为主,协进学校。教育通过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提供各种人才,实现其社会功能。教育是人类和社会“更新性再生产”活动。社会发展要求实现终身教育,要求“社会教育力”的集聚与提升。由此,我懂得了乡村教师应该立足的高度。怀揣理解前行。朝着杨校长的目标,砥砺前行!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认真贯彻“全人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立足本校,紧随时代步伐,尽心做到知行合一,让教育的每一天都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