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炼字之道人物

从大侠到小宝 | 金庸作品浅析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2人  梧桐树边羽
射雕

大家好。有朋友提出聊聊金庸,因为不想蹭朋友圈纪念刷屏的热点,就拖了两日。

金庸是武侠小说大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至少大部分读者这么认为。他的小说有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一脉相承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势必受到作者的政治观,生活观的影响。所以我们理清楚金庸的作品,大致就知道金庸的心路变化。

金庸的资料我就不在这里讲了,大家都知道。书香世家,家里进士都起堆。作为传统世家出来的人,以前的就不说了,近代的文坛诗歌哪里都是他们家族的身影。查良铮,也就是穆旦,表亲。四大恶人里面有个云中鹤,就是那个色鬼。大家记得吧?天龙八部里面的。这个云中鹤……就是徐志摩的笔名……也是表亲。然后那个年代,武侠看金庸,爱情自然就是看琼瑶,其实这小说界的两大巨匠也是表亲。还有钱学森,蒋百里,蒋英……

另外讲一点,金庸的父亲在1951年被当作地主典型给枪毙了。虽然后期(很久很久以后,小平接见了金庸之后)给平了反,但是金庸小说中的男主角基本上都是在找爸爸……

由于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金庸早期作品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认为金庸早期作品好看,而后期的就没那么好看了。因为咱们都是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接受了儒家思想成长的人,都向往成为他小说中的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男主角,忠肝义胆,武功卓绝,惩治恶人,酣畅淋漓。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的传统文化,是要有附着的,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会产生怎样的文化形式,说到底取决于政治制度的建立。虽然我们经常说纯文艺,要独立于政治而存在,但是你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会长叹一声,知道这是完全没可能的事情。

金老的小说里,爱情,友情,亲情这些关系的展现,多半基于儒家传统的五伦观念。五伦具体是什么,以前讲儒家的时候讲过,不再啰嗦。这种封建贵族世袭时代开启的极其森严的等级尊卑关系,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强化,像铁桶一样牢固。当时金庸在英国人的统治下生活,混的并不好,丧父的消息传来,失声痛哭,基本上是在殖民地里颠沛流离。那么这种境遇,会带来他的价值观的改变么?显然不会。社会底层的生活绝不会带来对统治阶级的认同,更何况金老算得上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的价值观依旧是非常坚定的从小熏陶出来的,在重庆大学成长的儒家知识分子价值观。我们来看他的小说。

《射雕英雄传》三部曲。郭靖,这就不用多说了吧,典型的儒家大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没有哪一条不适合他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反正绝不会为了自己。《神雕侠侣》出现了一些变化,杨过因为天性,就不是这样了,但仍然是侠义英雄,不过行为乖张,任性逍遥,更像是个道家侠客。但是无论他们之间发生什么误会,比如要不合礼数地娶师父小龙女,比如杨康,我记得有段时间杨过认为杨康是郭靖杀的,这杀父夺妻,算得上不共戴天了吧?但是按照金庸的思路设计,最终杨过还是会被郭靖感召,而且到了华山论剑这种类官方的场合,杨过的道家价值观必然让位于郭靖的儒家价值观。这是因为金庸的前小半截是在大陆成长的,他甚至一度在我党建国后,还幻想成为外交官。直到父亲被杀,他自己创立明报,开始真正当老板,融入到西方的这种商业经济,开始考虑商业价值和报业生死的时候,可能才真正发生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

金庸1959年创立明报,当时他的武侠小说连载如日中天,创作高峰的他没有过多思考。我们来看一下他这段时期的武侠创作:55年 《书剑恩仇录》;56年 《碧血剑》;57-59,《射雕英雄传》;59 《雪山飞狐》;59-61 《神雕侠侣》;61年《白马啸西风》《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鸳鸯刀》。我们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内在金庸的小说里,儒家文化是不容挑战的价值观。这也是被一些人奉为好看,过瘾的前期,后面就是些被认为不好看的了。其实这些人,不过是被儒家文化洗脑洗得太过彻底。实际上,是金庸思想上发生了变化。

1963年,他推出了《连城诀》。不知道你们看过这部小说没有,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他观念痛苦涅槃的时期。这部书是他所有十五部小说中,最让人喘不过气来,甚至让人窒息的文字。他已经开始怀疑儒家文化的出路了,这部小说里,除了主角狄云,(我大概记得啊)其他所有人物都是道德婊。全部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没有一个好人。所有的等级尊严都被破坏,儒家立学根本“君臣父子”,全都打破了既有形象。只要上位,立刻展现出……怎么说呢?树人先生说的“吃人”的狰狞。这部小说不长,也许金老还不善于处理这种变化。人与人之间只有恶,如何能长?当时看得我很恶心,金老算是我传统文化的启蒙者,看完是肯定看完了,但是一直不愿意再去翻。作为传统文化浸淫长大的好少年,内心是拒绝的,不过却记忆深刻。

《连城诀》之后,金庸的小说开始走向另一面了,但是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把所有的东西都掩藏起来了。他在文革时期写的《笑傲江湖》,你们知道东方不败的日月神教总坛在哪儿么?黑木崖。书里说黑木崖在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古时候的平定州,就是今天的平山县和定州市。你们翻开地图看看,平定的西北四十余里是哪儿?当然这也许是巧合。

他的小说走向另外一面。哪一面呢?按照儒家价值观文化规范生活的人,最终价值观都会崩溃,一败涂地。65-66年《天龙八部》,乔峰,自杀了。65年《侠客行》,主角是个小混混,石中玉。他没有任何儒家教育,没有任何礼教约束,以本性生存,张牙舞爪,却得到最好的结局。然后是67年的《笑傲江湖》,69-72年的《鹿鼎记》。《笑傲江湖》里面的伪君子多吧?岳不群,左冷禅,林平之,没一个好东西,没一个好下场。写这两部小说的时候,金老的写作功力已臻化境。这两部小说咱们连起来看,一部《笑傲江湖》描写的是底层的江湖,一部《鹿鼎记》描写的是官场的江湖。可是无论是社会底层还是高官厚禄,有没有好人?你能想象一个华山派的大师兄跟田伯光称兄道弟么?你能想象陈近南跟韦小宝说咱们是聪明人,用聪明的法子解决问题,别理外面那些喊口号的粗人?在最底层,儒家文化没有出路;在最高层,便是皇宫里,儒家文化也没有出路。有人拿金庸小说比四大名著,还真有一定可比性,但是只能和《水浒》比,因为他笔下的江湖,和《水浒》中动不动就杀老百姓来表现自己的义气是一模一样的。令狐冲为了生存,有什么好指责的呢?林冲逼上梁山是不是也要杀个投名状?而金老在写《笑傲江湖》的时候,正是我们当时最高领袖倡导全国人民重新学习《水浒》的时候,这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得而知,但是,这是最贴近底层人民的江湖。我没办法再遵守那些道德规矩了,我得生存先。

《鹿鼎记》的最新修改版,韦爵爷已经完全不会功夫了,主角不会功夫的武侠小说算不算武侠小说?其实我们真的太小看金庸了。我们前面讲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必然不能与社会脱节。《鹿鼎记》是金老最成熟最有政治意味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对传统文化形成的政治社会,金老可以说是开启了完全的批判。火力全开,不再像前期以儒家为正统,不再像中期遮遮掩掩,前思后想。你问金庸他最喜欢自己的那个主角?必然是韦小宝。《鹿鼎记》写的什么时候的事情?康熙盛世。韦爵爷斗鳌拜,平吴三桂,破神龙岛,搞俄罗斯,顺带娶了七个老婆。但是小说和其他文体不一样的就是,你可以通过主角和各种人物看到当时社会的各种细节。注意:这种细节不一定就是历史,但是绝对是作者,也就是金老要表达的想法。康熙盛世啊,天下无敌啊?但是老百姓呢?为官者呢?我们在小说里看到的都是阴阳两面,所有的人都在高歌盛世,高歌道德,但是所有的人都在为了活着,为了一点点利益,不惜彼此互害。

康熙的盛世,臻于至善,可是还是一个互害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社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金老用小说,用隐藏在幽默文字上的机心——说实话,读者甚至可能感觉不到,给了这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生成的盛世一个最终的审判。怎么办?有没有出路?为什么金老会有这种看法?为什么他的价值观会从绝对正统到完全否定?我想可能跟他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老说咱们几千年传统,台湾人老说正宗中华文化去了他们那里,而金老在这个当年属于英殖的小渔村,冷眼旁观了两岸的中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扭曲和发展。

那么,金老是否看到了出路呢?前面讲过,金老同时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也可能没看到,也可能看到了,但是不能说。他又不是写垃圾网文的人,不能凭空乱写,所以文学创作走入封笔的境地。不知或不能写,唯有不写。然后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原文修订,长篇修改了不少,短篇基本没动。我不知道后来这几十年他的心境如何变化,但是咱们看的金庸武侠小说是在那个年代就终止了。其实我们很有幸没有经过那个年代啊,虽然现在也好不了多少。

如今人已不在,可能他早就不在了呢?传统武侠文化的末路,儒家英雄之死,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发生了。

射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