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33:领导者的修身: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学习内容:
【华译】三月三十日,发生日食,大赦天下。
因应日食天变,将大司空逯并免职,仅以侯爵身份参加朝会。太傅平晏,免去领尚书事兼职。以利苗男(爵)王䜣为大司马。王莽即位真皇帝后,尤其防备大臣,裁夺抑制他们的权力,官员中有指出当朝大臣过失的,就擢升他们。孔仁、赵博、费兴等因为敢于抨击大臣,得到王莽信任,都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国将哀章颇为贪腐,王莽专门为他设一个“和叔”官职,作为副国将,下诏说:“和叔一官,不仅保护你的门户,也保护你在西州的亲属。”
十一位公爵,都为王莽所轻贱,哀章尤其不堪。
【学以致用】
01,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老板对高管,对员工尊重,高管,员工才会尽心尽力用做事来回报
到了王莽这里,上对下无礼,下对上无忠,上上下下没有尊严,没有人格
02, 哀章是怎样上位的,大家都知道,王莽轻贱到还说的过去,大家不会有什么不满,但是,王莽把这种轻贱的态度对待他的全部最高级官员,包括满朝官员都是一样
这就像一个领导者,习惯用PUA下属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或者威望,王莽就是用不断拉高自己的方式来威慑下面的人, 这只能证明这个领导者的领导力水平低下
下面的人都没有尊严了,没有人格了, 老板又怎么有人格?公司又怎么能有人格?
所以,这个点要深思
观自在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也有这个倾向
同时,在打压人格和尊严上面,还有一种现象就是:
老板把总监,经理的活干的有声有色,讲起来没完没了,然后总监、经理都成为了摆设,或者只能干些基层的活
这是一种对组织成长,对人才成长的极大破坏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许有两方面:
1,是老板是这个领域出身的(比如销售),所以,TA控制不住自己的展示欲望,以此来获得某种满足感 。所以,这种优势(个人战斗力),在更高层面(公司组织层面)就是一种阻碍
2,是老板没有切换自己的频道
不管老板是从业务出身,财务出身,技术出身...等等,但是,公司一旦发展的更大了,组织结构多了,有了各个职能部门之后, 老板的频道就已经放在了战略,机制,大方向,布局,危机预判...等领域,而不是与内部员工一起泡在具体的事物上面
《中庸》说:“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敬大臣”是极其重要的
大臣得不到你的尊重,高管得不到你的尊重,那么,你如何管理高管下面的人,如何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呢?
03,稻盛和夫先生有个哲学思考:
“作为人,何为正确?”
这是在追本溯源,也是修身修行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教员说过: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干部是一个组织团队,一家公司的脊梁骨
所以,如何来培育与发展干部,提升对他们的重视度,将决定一家公司能生存多久,在市场拼搏中能走多远。
新东方的人才多啊,当年合伙人时代的趋势下,俞老师没有搞股权激励,走了一大批人才,但是,俞老师的人品,以及经营理念,让他的人才库里面依旧有很多人才
因此,即使到了这次教培大转型的时刻,东方甄选出来了,并且美丽绽放了
但是很多人知道,他的绽放因为一位董老师的绽放而引爆。
那么,这个结果,这个现象的源头在哪里?
最初的源头,我认为在俞老师这里
俞老师的修身,经营理念,文化底蕴让这家公司,在未来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危机的情况下,坚持一下,在努力一下,又迸发出新的火花,迈向新的征程
哪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有播商,会有教培大改革,疫情等等,
同样的,以我们现在为基点往后推,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公司还能不能存在
但是,现在,最起码,让公司更早的导入一些激励机制,汇聚与培育、储备一批骨干,沉淀公司的文化,或许在下次再遇到不知名的危机的时候,自己也能如愿以偿的度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