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如预演的生活,提前被认可,提前被原谅。
读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世界》读后感。
叔本华在序言中说道,他对读者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读者能熟悉一下康德的主要著作,可以说,他很大限度内是从伟大的康德的成就出发的,所以领会康德的哲学的某些定义,是想要读懂这本书的一个前提,除此以外,如果读者还能对柏拉图的哲学世界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就会有更好的准备,更有接受能力来倾听我了。所以这本书只能安静的等待那些少数人,只有他们高尚的思想才能够接受这本书。
思考观点如下
哲学本身的观点和别人的观念,有什么联系呢?从某种人性的需求层面上来讲,一连串关联,关系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相互反应,这是是追求哲思本身,还是哲学需要,望墙背书,挂着先贤,已经被世人认证的不可撼动的先贤,以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力量,似乎在说,你要打倒我,反驳我,首先要推翻康德,柏拉图,好比药引子一样,企图与目的不能两全其美,解释本身就是哲学,哲学却不能用来解释,以前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觉,就是仿佛我知道的一切似乎早有预谋,本应该就这样发生,逻辑里面需要这样,好比取经人,正统思想行为的共同的认识,本身是孙悟空取经形象,表象的名义定义也是不同的。哲学没有定义,如果被定义只属于个人定义,或者个人主义。哲学的概念是一个人认知范围的概念。
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在奋力前行,忙忙碌碌,老生常谈的一些道理,却不明就里,迷迷糊糊,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对历史真相事实的歪曲分解,观念的分崩离析,会产生循环的社会现象,充斥我们的是麻木的娱乐无知,浅薄,前两天看到一个关于。南传佛教早先与北传佛教还是北传佛教领先于南传佛教的观念,然后就有东汉永平年间,修建第一所官办寺庙,到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达摩在洛阳,嵩山少林创立中国禅宗,关于佛与禅的观念矛盾。然后还有人在说,达摩在佛教系统里面是禅宗第二十八代,第一代是迦叶。这些历史渊源,用手机也好文献也好都是可以追溯,可以基本确定答案与是非。但是人们总是痴迷手机聊天,在各种观念里面吐口水吐槽,不懂得装懂瞎说,没没懂的想学的,越来越不懂。
如此关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更加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