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

2020-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高永智

中国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传统家庭教养观念是落后的,譬如在教养目的上功利性与高期望,教养行为上“学习至上”,教养内容上重智轻德等。表现为对孩子不是溺爱就是过严,使孩子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和责任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现状,家庭条件,教育资源等。解决的对策是充分认识家庭教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实现家庭调整,提高家长素质,寻求专业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

1.家庭教养目的

中国的家庭教养是家本位的,而非以孩子个体为本位,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中国的孩子并不能自主主导自己的成长。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能折射出家庭教养功利性的影子。

下面是根据一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调查问卷显示的两组家庭教养目的的数据。

第一组:母亲对孩子家庭教养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100%)、学习成绩优秀(91.43%)、孩子听话懂事(49.52%),希望孩子有创新性的母亲最少(20%);

第二组:母亲对孩子家庭教养的目的首先是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经济条件好的人(48%),其次是社会地位高的人(20%)和有学识的人(13%),较少的是品德好的人(9%)和普通人(6%)。

籍此两组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母亲最注重孩子的健康和学习成绩,不注重孩子的创新能力培养,并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经济条件好和社会地位高的人。

2.家庭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令提出的根据要求——即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督促其达到这些标准和反应性——即父母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这两个维度来划分教养方式,并把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任型和忽视型四种,他认为权威型父母教育出的孩子表现最好。

通过调查显示,对于孩子的学习,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最多表现为专制型(54%),其次是权威型(43%),放任型较少(3%),无一例忽视型。

对于孩子的生活,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最多的是放任型(60%),其次为权威型(33%),专制型也较少(3%),无一例忽视型。

籍此数据,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以专制型为主,对于孩子的生活方面主要是放任型。

2.1专制型

受传统的儿女遵从家长意志的文化影响,现代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学习方面更多地表现为专制型。同时,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对先贤语录的传颂而非辩证思考,对孩子的思想多进行灌输而少于启发,这也是母亲们不重视孩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的一个原因。

母亲对孩子学习方面比较专制,会造成孩子性格内敛,无主见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容易无条件服从他人。这类孩子长期受制于母亲,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业方面即使勤奋,学习效果也并不怎么好;性格方面,要么比较逆反,习惯于用武力解决争端,要么比较软弱,习惯于被他人欺负,受他人侵犯时不敢对抗。

2.2放任型

在生活方面放任型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较差,这类孩子因为习惯了生活中事事依赖母亲,很少甚至没有机会独立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较弱。

2.3权威型

权威型母亲的孩子表现最好,这类孩子独立、有主见、学业较优秀、受其他同学喜欢。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强调:教育都应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平等和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颜氏家训》记载,“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对孩子只有威严或只是慈爱都是极端的。

母亲应在学习和生活上事先和孩子制定规则,在规则框架内尽量让孩子自主学习和生活。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譬如孩子在马路上飞奔,这时就应当作专制型母亲,立即严厉制止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于那些生活自理和独立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母亲可以慢慢地由权威型母亲向权威、放任混合型母亲转变,毕竟,照顾和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孩子长大成人后,有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2.4忽视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母亲,没有一例忽视型教养方式,她们对孩子的身心变化比较关注和了解,这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2.5综合型

根据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母亲们对于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几乎都评为综合型(77%),只有极少数的专制型(8%)、放任型(5%)、权威型(10%),没有一例忽视型。

可见,大多数母亲认为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为综合型。

基于美国心理学家黛安娜·鲍姆令的要求——反应维度界定的家庭教养方式虽然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划分方法,却忽略了榜样的力量。

2.6榜样型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儿童。你们怎么穿衣服,怎样同别人谈话,怎么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么表示欢欣和不快,怎么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由此可见,作为孩子家庭教育主要实施者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无所不在,所以,母亲们自己尽量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除了语言文明,对人有礼貌,作息规律,孝顺长辈,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做事有条理等,更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譬如遇到问题独立思考不盲从,自己能解决的事不依赖他人,勤于思考和总结,创新思维等。另外,母亲们也要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不良情绪自控等方面的能力。总而言之,母亲们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为孩子作好榜样。

3.家庭教养内容

根据一份关于“养成孩子好习惯”的调查问卷显示,孩子养成最好的几项习惯依次是文明礼貌(94.29%),不乱丢垃圾(93.33%),团结同学(91.43%),主动阅读(86.67%);而习惯养成最差的几项依次是遇到难题自己动脑筋(9.52%),做事不盲从(19.05%),生活自理(21.90%),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不需家长督促(24.76%),学习自理(29.52%)。其中,遇到难题自己动脑筋和做事不盲从两项习惯养成最差,即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差。生活自理和早上起床、晚上睡觉不需家长督促两项习惯养成也不好,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差。总之,孩子在习惯养成方面做得最不好的三项依次是独立思考习惯,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自理习惯。

根据另一份关于“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的调查问卷显示,76.19%的母亲带孩子参加了课外文化教育培训班,表明母亲们现在最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另外,也有 58.10%的母亲带孩子参加了课外艺术教育培训班,说明母亲们也比较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相对而言,母亲们带孩子参加最少的几类课外培训班是科技培训班(2.86%)、情商教育培训班(3.81%)、财商教育培训班(4.76%)。籍此可知,母亲们最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

3.1请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综合家庭教养内容的调查结果,母亲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做得最不好的三项依次是独立思考习惯,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自理习惯;母亲最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最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和体育锻炼。

3.2要注重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学习自理以及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不注重培养的原因是母亲不愿意在孩子学习上放手,担心因放手而致孩子在学习上多走弯路,影响学习成绩;另外,母亲更不愿意孩子把宝贵的学习时间花在生活琐事上。

母亲们不应担心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犯错,有时候,需要孩子在犯错中找到适合的正确方法。古语说:“吃一堑,长一智。”因此,母亲们应在可控的范围内尽量放手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在实践中修正不良习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3应主动寻求专业家庭教养指导

基于家庭教养内容的困惑,母亲们可以主动并定期与学校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并寻求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笔者更推荐母亲们基于此寻求专业家庭教养机构的帮助。

通过专业家庭教养机构,母亲们不但可以获取丰富的家庭教养知识和经验,如有需要,还可以获得机构老师的个性化指导。同时,母亲们也可以在家庭教养机构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通过交流,也能取长补短,丰富、完善家庭教养内容和提高家庭教养水平。

母亲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家庭教养相关书籍,主动学习教养方面的知识,提高家庭教养水平。

4.家庭教养指导

根据下面“关于母亲实施家庭教养的困扰和水平”的第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养方面有一些困扰(46%)的最多;其次是有,困难很少(26%);经常有困扰(17%);完全没有困扰的母亲人数为零;有,困扰极少的(0.3%)较少。由此可见,所有的母亲都有家庭教养困扰。第二组数据显示,认为自己家教水平一般(43%)的母亲最多,其次是认为自己家教水平较低(28%),认为自己家教水平很低的母亲(4%)最少,认为自己家庭教养水平很高(7%)的母亲较少。籍此可知,母亲们的家庭教养有困扰并需要家庭教养指导。

4.1家庭教养的困扰

4.1.1家庭教养知识获取途径不科学

在家庭中,主要是母亲负责孩子的家庭教养,她们在解决家庭教养困扰方面最常用的方法是咨询亲戚朋友,网上、电视、微信群等随便看看等。因而她们所获取的家庭教养知识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不确定。

4.1.2家庭教养相关知识贫乏

我国多年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绝大多数父母在家庭教养方面都是新手,父母的家庭教养相关知识和家庭教养经验都较少。

4.1.3母亲自身因素的影响

放弃职场工作,回归家庭专门照顾孩子的母亲,生活闲适而随意,每天想做什么或怎么做大都可以随心所欲。因此,这类家庭的孩子在长期耳濡目染母亲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后,自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4.2解决家庭教养困扰的方法

我国的家庭教养普遍存在着教养观念落后,教养内容片面,教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偏重智育,期望过高;过分娇宠;辱骂体罚;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等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则是来自社会整体及家庭内部。解决方法是通过专业家庭教养机构改变母亲并联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并以此提高母亲的家庭教养水平,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