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第五十二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无为篇第73章“勇于敢则杀”。讲天之道无所不包,善于从容谋划,善于得到相应,善于呼唤到来,善于取得胜利。它就好像是一张无形的天网,天地人万物都在天网之中。柔弱而不争先,则能很好的活下去,否则就会触动天网而自取灭亡。
【正文】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
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
孰知其故?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直译】
勇于敢,就会走向死亡
勇于不敢,就能活下去
这两种勇
前面有害
后面有利
老天厌恶勇于进取
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天之道就是这样:
不去争斗却善于取胜
不用言说却善有回应
不用召唤却自动到来
从容不迫却善于谋划
天网看上去宽阔广大
网格稀疏却无所遗漏
【我所悟】
本意结尾所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是经典名句。一是指天地就是一个宇宙互联网,天下万物一切都在天网的安排之中,不会有什么考虑不到而失去的东西。“天网”实际是指宇宙之网,实则就是“天之道”,天道之网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是约束事物行为的法则。“恢恢”是指宽缓地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的严肃;“恢恢”是指天网“广大无边无量”之意——大到包罗万象,但却一个也不会丢掉不管,这就是“不失”之意。二是指天道对宇宙万物的自生自灭、无始无终、自然平衡、自然和谐的发展不会有亲疏之行为——既不会因为您“无欲、无为、不争”,宇宙之网就会丢掉您不管;也不会因为您“有欲、有为、相争”就维护您。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的本义是:一视同仁,没有利害关系,故为天下贵;是不会丢掉宇宙万物中的任何一个事物的,是“民莫之命而自均”。
中国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就是让人类保持敬畏心、保持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绝对不要存侥幸心理,这就是“慎独”的功夫。所谓的“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是一种修行的高境界。因为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人的思想活动也在引发人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一些不良的思想与情绪即使没有付诸行动,但它一经发生就对内、对外都发出了一种信息:对外它会感应相同的信息,对内它会影响体内的生理机制。因此当人的思想引起紧张、焦虑、愤怒、担心、恐惧等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出对身体有害的激素,这些激素一旦积累起来人就会得病。因此这里说的“慎独”不仅指行动上要遵纪守法,而且思想意识上也要积极健康,要符合大道对人思想的要求。
【本章作业】
1、请用2-4个字,描述本章的主题
自然无为。
2、已手抄一遍本章
3、勇于不敢何意?不敢什么?
不敢也要有勇气;不敢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意思。
4、全文寻找,出现了几次天之道?
出现过四次:除本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外还有第9章“功遂身退,天之道。”;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5、理解“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表现为意志。结合77章,思索:天之道为何有意志?
天之道有其大胸怀,有自己的意志。天之道就是这样:它“功遂身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而不害。”
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所以,只有天之道有其意志,方可“能由余以奉天下”。
6、理解老子的首尾呼应的写作章法。全文81章还有哪些章节应用了此章法?
整部《道德经》就是按首尾呼应而写成。开篇首言: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说我们用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大道意境,只是一个片面;结尾又言: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就是说我们感知到的,只是一个面,还有很大很大的领域我们未能知晓。
全文很多章用此章法,举例:
第8章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最后“夫唯不争,故无忧”,是多么完美的首尾呼应呀。
第22章从最开始的曲则全,中间的抱一是关键,到最后的诚全而归之,就形成完整的首尾呼应,全文变成一个逻辑哲思很严密的一个整体。
第23章开始的“希言自然”,与结束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形成了首尾呼应。
………
7、字的解释:①利:有利;②害: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