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沟通,可以“谈情说爱”
师生沟通,可以“谈情说爱”/李鑫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7/f423bdd9049651cf.jpg)
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美国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如果我们认同这些观点的话,那么理想的师生关系就应该是为了满足师生的正常需要,比如安全、被尊重、认可、成功、意义感等而存在的一种平等、和谐、共生共长的人际关系。
但是,师生关系又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因为师生关系不单纯是教育关系,还存在着管理关系。班主任与学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这一关系中,教师自然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在关系的运行中,班主任往往会左右关系的取向(因班主任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不同而不同)、好坏(对立或者融洽),甚至存毁(如开除学生)。总之,存在于教育管理当中的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一方面因为角色和分工不同存在着对立,另一方面因为目的相同而共生共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1247/f93d168d9a63adaa.jpg)
第一步,“谈情”。
就是教师直面学生的情绪状态,接纳学生当下的情绪反应,进而先处理学生的情绪问题。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中,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人际沟通中,有一个原则,即:你说什么不重要,你怎么说才重要。在这里,“怎么说”就是强调教师的情绪表达和学生的情绪感受,教师只有接纳了学生的情绪反应才能理智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而学生只有接纳了教师的情绪反应,才愿意对教师畅开心扉,进行真心沟通。例如,考试之后,班主任一般爱找学生“沟通”,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时可能情绪不太好,进教师办公室一般就不愿意说话。这时候,班主任不能盲目指责学生“不沟通”,而是先接纳学生的情绪,可以说一些“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成绩不好肯定心里面不好受,老师过去上学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之类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真心。
第二步,“说爱”。
就是在创设了师生双方可以坦诚沟通的情绪场之后,班主任再向学生传递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理解,向学生说明老师教育的动机和目的。好多班主任抱怨学生没有爱心,不理解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其实,不是学生不理解,而是老师的“爱”来得不是时候。当学生从老师这里感受到了真诚与理解之后,学生就愿意说出自己对成绩不好的分析与看法,甚至就会说出一些比较私密的个人情形,这一切都有助于分析原因,找到提高成绩的办法。学生懂得了老师的“爱”,就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