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我的战友
今天是2019年1月9日,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海口最近连续几天湿气很重,洗完衣服总是很难干。
早上搞完卫生,我站在楼上走廊向外张望:等待开饭的战友们在楼前组织小群练兵,班长口令很随意,但纠正动作却不马虎;小李帮厨时跑来跑去摔了一跤,引来一阵哄笑;小王和小张为争一辆装垃圾的斗车吵个不停;小胡的被子总叠得像个面包,正被副班长“批评教育”;队长把值班员叫过去交代一天的工作……
军营生活每天都是这么热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入伍3个多月了,从新兵连到连队,我的训练成绩总是提升很慢,好像再怎么努力都不得要领,班长的鼓励更像安慰,这种无力感真让人绝望。
我知道自己内向,不爱说话,甚至看上去有点高冷,但其实有时我也想向大家倾诉,可常常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哎,说了大家也不会懂。
最近头越来越疼了,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时常出现幻觉幻听,严重时甚至身体出现莫名刺痛。我的眼睛常常自动放空,无法对焦,外面世界一片模糊。脑海里的另一个我越来越活跃,他绝望地嘶吼,不停的讽刺我,告诉我是那么的孤独和无助。
指导员在政治教育课上对我们说,人生没有吃不了了苦,没有迈不过的坎,只要坚强地扛过一切,自己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可是,这次我有点扛不过去了,真的,过不去了。
不如就今天吧。这个想法虽然在我脑海里出现过千万次,可想到这次要真的去做,竟抑制不住地开心起来。我轻盈地爬上了楼顶,站在楼层边缘,没有恐惧,只有释然。
永别了,日夜思念的挚亲。永别了,远在家乡的老友。永别了,朝夕相处的战友……
砰!
后记
抑郁症,具有很高的患病率、自杀率、复发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1]军人是一个庞大的特殊职业群体,军营存在军事氛围高压力、军事训练高强度、军事管理高封闭等特性,使得军人抑郁发生的危险性相对于普通人群增大并具有职业差异性[2]。所有的对军人抑郁调查研究都表明,我国军人存在较高的抑郁发病率。武辉等[3]对我国4019名青年军人进行调查发现,中国青年军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9%,重度抑郁者占0.97%。因此,军人抑郁症应引起军队各级领导特别是一线带兵人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军人罹患抑郁症,是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不是大而泛之地追责问责、轰轰烈烈地整治整改,而是如何科学正视它,了解它,并针对此现象采取有效措施。
几点建议:
1.加大对抑郁症的科普力度。让官兵准确识别自己或他人是否身患抑郁症。教会官兵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比如,不要企图通过聊天开导治愈患者,而应该让他承认自己抑郁,承认痛苦确实存在)。
2.加大对患者的关注力度。对患者耐心倾听,表示关心,确保其始终在视线内。
3.及时送医就诊。对中、重度患者,及时送往具备资质医院就医,采取药物辅助治疗。
4.加强医疗保障。如果条件允许,在卫生队设置心理辅导员,由受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的技术或文职人员担任。
[1] 施翠芳,李瑾.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3
[2] 冯正直,甘丽英,孙辉,等.中国军人抑郁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武辉.中国青年军人抑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 [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
谁杀死了我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