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散文读书

从游居读书小记

2017-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南国的橘子树

        风和日丽艳阳天,桃红柳绿百草鲜,轻轻推开门两扇,门外边,见双蝶围花转,起舞翩翩,玉兰花多洁白一尘不染,枝儿繁叶儿稠甚是雅观......

        从游居,师院东校区德清湖畔一小阁子,学校推行君子之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又兼咖啡屋与茶馆于一体,咖啡与茶仅对校内师生开放。室内放置有诸如《四书》、《五经》之类文化典籍,进去之后,一股淡淡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

        从游居之得名,取自于梅贻琦先生的名言:“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定期或不定期,学校领导或老师,与学生一起在此茶话,主题或关于人生、历史、就业,或涉及读书、学习、考研,此举曾被省级、国家级新闻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说湖州师院有个喝茶的地方,在这里,师生之间可以敞开肺腑,无拘无束,共话短长。

        从游居始建之时,我曾被作为调研对象之一,发表过个人观点。之后,也曾数次在其中参加过各类座谈会。不久,作为学院君子之风文化建设项目之一的《远哥漫谈》,也将由我担任主讲,和学生之间开展关于读书学习之道的交流互动。

        工作之余,我也曾数次在从游居读书学习,从游居以其博大的情怀,纵然在这里不参与开会、喝咖啡、泡茶,依然欢迎每个行人于此驻足停步,进去歇一歇脚,欣赏一下楼阁之外的秀丽风光。

        从游居的腹地,于师院而言,可算的上得天独厚。前有德清湖,湖中波光粼粼水悠悠,时有成双成对的黑天鹅,或教小天鹅戏水游泳,或一下子扑棱棱飞起数丈高,湖中亦鱼虾成群,芦苇飘荡,夜间,更有闲暇之人垂钓于此。后倚毗山,山上有一小庙,暮鼓晨钟,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周遭杂花铺地,绿树成荫,众师生行至于此,莫不留步赏景,沉醉其中,更有溜狗者,狗儿比人儿更欢。

        于此地此情此景中,我常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翻看着唐宋诗文,思考着古代文学的一些问题。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读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再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读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再从苏辙的《快哉亭记》读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记》,于是,便也很想为《从游居》写篇小记。

        王水照先生的《宋代文学通论》中讲到:唐宋诗文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主情,后者主理。试看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再看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样是写庐山的题材,前者何其飘逸,充满了万丈豪情。后者则相对深沉,弥漫着思索哲理。若论其成就高低,则平分秋色,各有特色。宋代严羽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然其所批评的宋诗之弊病,却也正是宋诗特色之所在,也正是宋诗不愿模拟唐诗、独辟蹊径、创新之所在。

        纵观中国古代文论,有主华丽雕琢者,有主自然本色者,而相对而言,自然本色派更胜一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之美,是一种至美,如同韦应物的《咏玉》所言: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从游居读书,读出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知识与才学,更是一种处世的心境与心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