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理

有趣的插队理论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127人  星河白鹭
有趣的插队理论

早上匆匆冲进地铁站,为了能够按时到达公司,我也是拼了。结果进站一看,发现很多人正排着队等待通过安检,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在为生活奋斗,不禁有些安慰。虽然内心很焦虑,我也只能排在队伍的末端。这时,忽见一人热情地向前面的一个人打招呼,然后就若无其事地站在他前面,迅速通过安检,扬长而去。厌恶感立刻袭来,“真是没素质”,我心里暗暗咒骂,但却并没有吭声,毕竟在我前面还有很多人,他们也还没有说什么,哪里轮得到我来提出异议?

顺利坐上地铁后,刚才的一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思绪不经意间就飞了出去。诸如此类插队问题,在生活中还是常常碰到的,经历得多了,竟然产生了一些奇妙的想法,总结出一些有趣的规律。为什么如果有人插队,只是插在他的一个熟人前面,后面的人都会感觉到不快呢?那是因为这一个人因为插队会增加后面所有人的等待时间,而他本人因为插队所节省的时间正好等于后面每个人所增加的等待时间之和。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本来前面有30个人,每一个人办事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分钟,那么这个人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是30分钟。但如果他插了队,夹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就可以省出这30分钟。但队伍总体等待时间并不会减少,因为这个时间取决于办理业务的总时间。那么他所节省的这30分钟时间就需要由后面的30个人平均分担,每个人都因为他的插队而要多等待1分钟。我顿悟,原来时间也是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进行拆分的。那么这样说来,对于让亲戚或者朋友插到自己前面的人来说,你并没有这个权利,因为这样做损害是所有后来人的利益。让别人插在自己的前面,貌似办了一件好事,其实损害的不仅仅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更损害了你的身份,你同样会被众人鄙视。

那么为什么对插队行为的驳斥往往是靠近被插地方的人提出的呢?这用我自己的观点可以解释为插队边际效应递增规律,距离被插的地方越近的人焦急心里越强。同样是多等待1分钟,对于还需要等待29分钟的人来说,不过是多增加一分钟时间而已,并无大碍。但对于只需要再等待一分钟的人来说,无故多增加的这一分钟就会造成极大的心理不适。所以最有权力反对插队的就是站在那个紧邻插队者后面的人,往后依次递减。如果你正好成为站在插队者后面的人,你就最有权力替众人发出正义的声音。如果这个时候你保持沉默,后面的人也会因为你的沉默而不好意思反驳,那你就等同于是放任了罪恶。

思想就这样无边无际地蔓延开去。排队不仅仅是这一种形式,比如很多营业机构为了让等待者不至于太焦虑以及维护厅堂秩序的需要,都会实行取号排队的方式。等待者拿着号坐在等待区,听着叫号。A001、A002、A003……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号就应该是按顺序这样叫下去的。忽然,叫号机叫出“B001”,只见一个进入大厅没几分钟的人趾高气扬地走向办理业务的窗口。拿A号的人会感到有些奇怪,但也会安静地等下去,因为毕竟还没有叫到自己的号,于是拿B号的人成功实现插队。当然,这是一种隐性的插队,因为业务类型不同,很多营业机构会安排某些特殊业务优先办理。但如果贸然插队,定会引起顾客不满,插队以这样一种形式进行就显得理所当然了。这当然可以视为拿B号人的特权,而这些特权是由他所办理的业务类型决定的,也可以说是由营业机构赋予的。

以上都属于资源绝对无限型插队,因为资源无限,所以被插队者最多也就是浪费一点时间,并不会引起太严重的后果。还有一种插队类型我称之为资源相对无限型插队。比如有些机构因为业务量多,每天发放固定的号数。以每天只发放300个号为例,如果有个排队领号的人正好排在第300位,那么前面如果有一个人插队,他就会丧失掉本来属于自己的今天办理业务的权利,那么他所浪费掉的时间就不只是一点点,这样的插队对队尾的人伤害是很大的,甚至有些人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等待好几天才能解决问题。

对于资源无限型插队,无论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其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显性的,是能够看得到的,可以理解为道德层面上的问题,但对于资源有限型的插队就不能简单地以道德标准评论了。资源有限型插队不仅会使被插队者丧失掉本属于自己的权利,其表现形式还往往是隐性的。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某些高管利用特权得到更多的资源分配而让一些人无资源可分,比如在某些重要的考试中采用作弊的形式取得高分而让其他人失去升学的机会,以及在各类竞选中采用贿选等手段去获得更靠前的名次等等都属于隐性插队的范畴。这种插队通常不易被察觉,但已经对公平排队者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对于这种资源有限性的插队问题,就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了。

忽然,地铁报站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紧下车,再想就迟到了。奔跑在赶往公司的路上,我只想,愿天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公平地排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