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如何处理这114本书呢?
夏彼得
晚上突(神)发(经)奇(发)想(作),把家里能找出来的纸质书都摆放到餐桌上了,我数了一下一共114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419/1c5d3c0e7caef05f.jpg)
我该如何处理这114本书呢?
这时大脑里的“瑞士军刀”突然打开一个功能,“圆圈图”三个字一下蹦出来了。那就用“圆圈图”来头脑风暴吧。
我拿出速写本、签字笔开始画图,先在纸张的中间写下了头脑风暴的主题:“如何处理这114本书?”,然后准备在外面画个小圆,这时我想起来我新买的圆规可以帮助画得更圆,于是我用圆规画了一个圆。
在主题小圆圈的外面,我开始想如何处理,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一条,于是我写下了下面20条(排序不分先后):
假装在书店,看有没有想买的?
假装我是图书管理员,如何分类?
回忆这些书怎么买进来的,有哪些故事?
如果我是图书sales,我该如何说服别人买下一本书呢?
这件事处理完后,写文章告诉更多人我的做法。
自问自答,测试对于这些书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向朋友求助,征集处理的办法?
向这些作者提问,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思考为什么而读?
思考怎样读书?
思考应该读什么书?
如何比较纸质书?
分析书的购买渠道?
当废品卖掉。
当二手书卖掉。
对于读过的书,有哪些故事值得记录?
在朋友圈送书。
为什么要处理?
算一算书的总定价?
想象有114位销售员向我推销他们的书,我会如何应对和决策?
这20条不是一气呵成写成的,当想不出来的时候,我就站在餐桌旁看着这些书,又想起来一些,最后实在想不起来了,就暂时结束了。
我用一个同心大圆圈把这些小圆圈外的想法圈起来,本来是想用圆规的,可是一试发现画不下,就直接用签字笔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最后在最外面画了一个长方形,在里面写下了:“餐桌上的书”,代表我是怎样获得这些想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419/6550d62a363876be.jpg)
接下来我划掉了一些不感兴趣或者暂时不想采取的想法,留下了10条,大致合并同类项,把10条想法分为四类:回忆故事、角色扮演、思考读书、自问自答。这时大脑的“瑞士军刀”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功能:用“树形图”来分类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419/85a49a485d1aaac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966419/1a4a3e9b10e50402.jpg)
然后呢,接下来准备做什么?嘿嘿,天色已晚,还是洗洗睡吧,各位客官且听下回分解。
等等,睡觉前我还是对这篇文章做个总结,从中我学到和收获了什么?
1.学到了一个学习的道理:当你有想法并开始行动的时候,工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也不要沉迷于对各种工具的学习,对于工具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用”,需要什么用什么,在用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用好工具。
2.关于今天应用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我有这些体会和收获:
(1)关于绘制工具
最少工具:1支笔+1张纸
进阶工具:
圆规、直尺、橡皮:帮助画得更规范(非必需工具)
速写本:帮助收纳,也让自己更方便看得见成长和进步(非必需工具)
彩笔:帮助画得更美观,视觉效果更好(非必需工具)
(2)关于“圆圈图”
今天用圆圈图来做“头脑风暴”这个应用,适用于对于一个主题(想了解的知识、想解决的问题等),思考和收集头脑中想到的一切相关的点子。
圆圈图分为三个部分:最内圈的小圆,代表思考的主题,外圈的大同心圆用来思考和记录与主题相关的想法或者细节,最外面的长方形表示:你是如何得到这些想法的?或者这些想法受到什么启发,它的来源是什么?
(3)关于“树形图”
主要用于合并同类项,也就是分类。
(4)关于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
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不仅仅帮助我们来训练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原本在大脑中的隐性思维过程,通过图形这种可视化工具变成了显性思维过程,也就是说让我们“看得见”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这个比思考本身更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的元认知能力。
好啦,现在我可以去睡觉了。
这是夏彼得关于Thinking Maps思维导图系列的第2篇文章,第1篇是:《为我们的大脑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
如果您觉得有启发,在保留作者名字和来源的情况下,请随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当然,在思维导图的学习和使用方面,我还是个新手,如果您觉得我在使用中有不对的地方,也请留言帮助我进步,再次先谢谢啦。
最重要是,为了鼓励作者继续创作和分享有价值的文章,请土豪们随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