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文学

浅谈小说创作中的几点基本表现手法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270人  一桶泉老孙

小说是文学作品之一,它从素材到题材然后再到主题、人物、主人公等是一个积累、整理、剪裁塑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作家提炼加工,孕育想象之后,便成为初步的艺术想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叙述和描写手法。

1、如叙述:包括正叙、倒叙、插叙、伏笔等,就不一一说了。

   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

2、如何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如情节的各个环节如何布置,如何穿插应用,人物形象如何互相对比和补充,如何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3、其他如夸张、烘托、讽刺等手法的运用,统统称之为表现手法。

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进入创作之前,有一个积累材料的过程。素材就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尚未通过集中、整理、加工的一切原始生活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是感性的、分散的、零碎的生活现象。也就是生活长河的某个横截面,内容相当复杂。

题材:

小说作品的题材,就是作者在作品中为了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塑造艺术形象而应用的全部生活材料。这些材料经过作者的选择、集中、加工、改造才能成为作品的题材。

主题:

主题——又叫主题思想,即中学课本中教师常讲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部作品中的中心思想,也是一部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

主题是统帅作品的中枢。一部好的作品,它所展示的一切生活事件和所用的一切材料,都是围绕着它的主题。因此,要正确认识主题,必须全面深入地研究作品的思想内容,例如:我们要了解王汶石老先生的《黑凤》的主题,就必须全面分析,了解黑凤这个主人公在文中从头到尾受苦受累、在干什么。读者一看便知是在大炼钢铁。为什么要大炼钢铁?是在执行党的大跃进生产。为什么要进行大跃进生产?因为我国一穷二白,工业落后,无钢铁制造大炮、制造机器,所以要大炼钢铁。作为新青年的她——黑凤,不但要拥护大跃进生产,而且要投身于大跃进生产,为新生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青春。这就是主题,也叫主题思想。

几种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

叙述:

叙述,是指对必要反映的人物或事件做一般的介绍和说明。使读者对人物做粗略的了解。而描写则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这二者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作用。叙述能帮助说明描写者的情况,能把各个描写者的侧面连贯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伏笔:

伏笔,是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所做的暗示或提示、为人物的出现或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预先透漏情节的线索。

描写:

描写,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特征形态的具体抒写。描写一般分为两类:

一、人物描写:

小说作品集中表现的是人,因此描写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物的描写。人物的描写要注意外形的介绍(又称肖像描写)和精神状态的刻画两个方面。而精神状态的刻画和外形的介绍,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还是交叉进行的。

二、景物描写:

所谓景物描写即就是物体和风景的描写。景物是人物活动的空间,是作品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景物描写的艺术不仅在于能利用它来代替环境、时间和地点的说明,而且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作品的而主题思想。

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他的容貌、衣饰、姿态、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肖像描写并不是模特的展示,他是文章内容的需要,他起渲染、深化主题的特殊作用。肖像有他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因为他不是生活中的相亲,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所以不必面面俱到,需要表达那个方面,就侧重从那方面去写,多余的一个字都不写,这叫惜字如金。如赵建铜在《紫陌红尘》里对谢秃子的肖像描写:

谢秃子大名叫谢金贵,四十多岁,没有胡须,头顶没有一根头发,只有一圈稀稀拉拉的灰毛,他平常戴一顶蓝帽子,穿着中山装,蓝色的衣服已褪成了淡灰色。为了遮羞他一年四季戴顶帽子,三伏天也不得脱下来,加之常年不洗,帽子上肮脏的头油要是有办法称称肯定足有四两重,帽边一圈被汗水油渍浸染得黑黑白白的一大圈,近前后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怪味。

谢秃子在文中的正面角色是“门市部主任”,反面角色是“色狼!”

这段肖像描写是反映他的另一面,等于给谢秃子拍了一张彩色照片,而且是大头像,作者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头上,一览无余地揭示了谢秃子其人的肮脏龌龊,由此可以想象其人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在卫生差到了极点,一向不洗帽子不洗头,可想内衣脏到了什么程度,难道怪味他闻不到吗?难道帽子一圈白色的晕圈他看不见吗?他并非瞎子,也不是没有鼻子,用一个字概括——懒!

再如,观潮在《童年的梦》中对雨明的三处描写,第一处是开头:

我就是雨明,头上留着一块香皂见方的长头发——帽盖,蓝贡呢褂子,外套一件黑马褂,脖子上套着一个足有指头粗细的线织长命项圈,项圈上栓有三件宝,第一件是像火烧熟了的玉蒜,第二件是外婆送给的铜铃铃,特别响脆,这第三件是银锁,银锁上面有“长命富贵”四个字。项圈老是在背后吊着,走起路来铜铃响个不停,下穿一条兰咔叽开裆裤,一双牛舔鼻贡呢布鞋,前面有核桃大的一个红樱樱,大垮着一个羊肚子手巾缝制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冲进了学校的教室。

这第一次详尽的描写是要告诉读者,雨明童年的家境虽不是财东,但也殷实富有,他仍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穿着整齐且有富贵之气。这就为照应后面的肖像立起了一个鲜明的牌子。

第二处是在校长办公室:

个头不高,没有长头发,显然先前是光头,一双不太大的眼睛闪烁着聪明的光芒,上着一件发了白的粗布格子呢衫子,肩膀上已打了两层补丁,挽着袖子。下穿一条蓝咔叽大腰裤子,裤腿较宽,裤腿也是挽在膝盖以下,脚穿一双黑贡呢布鞋,一只露出了大拇指,另一只前面张着口,几个脚趾全露在外面,俨然一个穷放羊娃的速写。

年仅十二岁的他,象普通农民一样早早被剃成了光头,每天放羊回来都要捎上一捆柴,肩膀早早破烂,所以“肩膀已打了两层补丁。”由于放羊活儿的特殊情况,风雨露水,加上梢刺挂刷,所以他把裤腿挽了起来;由于天天在山上跑的缘故,所以鞋是先烂,先烂的位置是前面,故而“露出了脚趾。”它告诉读者,这时的雨明已从富足沦为贫寒,不是不愿意按时到校,而是家里无力供养,所以他就像刚放回羊的放羊娃一样,“挽着裤边,挽着袖子,鞋张着口,几个脚趾全露在外面。”他告诉校长,昨天还是农业社的社员,尽管迟到两个多月,但总算来了,实在是不容易。

第三处是在教室:

那几个人把目光一齐投向雨明,而雨明其人并不出众,小小的个子,头上一顶退了色的蓝沿沿帽子,帽沿里的硬纸板已经变形,帽沿向下塌拉着,一件背部、肩部发白的黑棉袄,袖口、肩膀都打了补丁,下穿一条蓝色补丁单裤,冻得发紫的脚上穿着一双烂麻鞋,低着头。

这里有两个目的,一个在于告诉县上查学的一帮人,时虽已隆冬,可仍然有人还穿着单衣,穿着夏天下雨时的“麻鞋”,坐在冰冷的教室上课;另一个意思告诉读者,当时的学习环境及生活条件是何等的差,但有志的雨明同学依然坐在教室认真学习,足可见他求学时何等的心切。

景物描写: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其一。其二,景为意用,达到渲染深化主题的作用。如下面的这两例写麦:第一例,是浩然在《艳阳天》里的一段写麦:

脚步声、低语声,惊醒了沉睡的田野。

在月光的斜射下,金灿灿的麦浪上笼罩着一层稀薄的雾气,更增加了他那离奇神秘的色调。饱满的麦穗儿,像是要出嫁的闺女,含羞地低着头,又忍不住发出微笑。社员们一个个站在地头上,望着麦浪,闻着清新的香味儿,听着低声细语,真如同小伙子见了新媳妇,心都醉了……

第二例,是观潮再《生路》里的一段写麦:

刘刚收完了自家的麦子,直起腰擦了一把汗看到,整个塬上的麦子基本都割倒了,唯有倩儿家的麦子,像一伙致丧的人群,勾着头,哭丧着脸,默默地站着。

两处的麦同样都是熟过火了,麦穗儿都弯下了头,可两处表达的意境各不相同,在《艳阳天》里,作者把麦子喻为“将要出嫁的闺女,含羞地低着头,又忍不住发出微笑”,清早,微风吹动麦浪,麦子的摩擦声在这里形成了窃窃私语,把熟过了弯着穗的麦喻为“含羞地低着头”的新娘,把社员比作新郎,新娘见新郎能不喜悦甜蜜吗?一下子把社员们面对丰收喜悦心里的甜美表现了出来。而后者虽然都是熟过火了的麦子,但表达效果截然不同,而且相反,人家里出了丧事,来奔丧的人都能兴高采烈,脸上挂着笑容吗?不能。所以这里的麦子“像一伙致丧的人群,勾着头,哭丧着脸。”你想么,麦熟一晌,何况耽搁了几天,再加上天雨,熟过火的麦穗自然会由透亮变为发霉,穗儿便弯,这个自然情景前后都一样,前者却写成了喜庆,而后者却写成了悲哀,两者一喜一悲,都巧妙地让情景交融在一起,有力地渲染了主题,应和了主题,深化了主题。这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景为意用。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大致两种:1、对话 2、独白

1、对话

对话常见,但个性化的对话一般人很少注意。

对话是作品中人物的谈话记录,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可以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展示出来。

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少平第一次于田晓霞见面的对话:

润叶对他说:“这是晓霞,我二爸的女子,你不认识?她也是才上高中的。”

“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象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的门上讨吃来了。

晓霞把茶杯放在他面前,说:“咱们是一个村的老乡,你以后没事就到我们家来玩,我长了十七岁,还没回过咱村呢!什么时间我跟你和润生一起回一次咱们双水村……我是高一(2)班的,听润生说过咱村还来了两个同学,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没去认识你们。你看,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

这段对话虽然不长,却非常有意思,它告诉读者田晓霞是一个聪明开朗、大方热情的城市姑娘,尤其是对老家同学——孙少平有着一种特殊的亲热。而此时的孙少平,因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娃,故而不敢大胆接触女生,说明他既有乡下农村人封建的一面,而更多的是羞涩。所以当田晓霞主动和他拉话时他紧张地脸感到像炭火一般发烫,其次感觉于田晓霞格格不入。田晓霞“又洋又俊,穿戴漂亮”而他“一身烂脏衣服,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一样,这又是他自卑感特强的一面,而且对人田晓霞“披衫子”感到“惊讶”,这又是他没见过世面的一层,因为他在乡下只见过男人们披衫子,从没见过女人披衫子,更何况是个小女生,这只能说他少见多怪,他猛一下适应不了田晓霞对他的大方热情,他紧张到了极点,因而他对润叶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呀”难为情地都待不住了,因而想立马离开。

2、独白:

语言描写除了对话就是独白。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当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之后,她就经常诉说儿子的事,有时有人没人她独自说个不停。这段独白在众多小说里他是最精彩的了,非常典型,因而秦腔戏《祝福》里也用到了他。

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去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玩去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岰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窝里,肚里的五脏六腑已经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这段独白告诉读者,祥林嫂由于爱子的不幸,她已精神失常,加之一生的悲惨遭遇,更使她的精神达到了崩溃的程度,所以有人没人她一直叙述着阿毛遇难的经过,而且说得很细,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因为贺老六死后阿毛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和希望,如今阿毛遇害,这就断送了她手里唯一的一线希望,从希望到绝望,悲惨的生活遭遇把她一步步逼向绝路,她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理智吗?不可能了,再也不可能了,她的命运告诉她,即就是不要钱也没人再请她做佣人了。

环境描写:

在小说中,凡是对人物具体活动场所的描写,就叫做环境描写。这里所说的环境,指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指故事发生的场所、住所、及常会面的地方、及物品的陈设、风景等。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受环境的支配。因此,对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的特点进行描写,就可以使读者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了解。人物与人物的关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叙述故事、展开关系交往的时候,就离不了环境的描写。人周围的景物,对人的心情有一定影响,即所谓“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在小说中就经常通过对周围的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勾起人的思念。

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孙少平最后一次去找田晓霞之后的情景:

现在他把忧伤的目光投向了麻雀山,那是他和她多次漫游过的地方。就是在那里,他心跳脸热,第一次产生了想拥抱她的强烈愿望,他想到了他们共同背诵那首吉尔吉斯人的古歌。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黄昏,他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眼里涌满了泪水,念了这首古歌的第一个段落,而晓霞两只手抱着膝头坐在他身边,凝望着远方的山峦,接着她念了第二个段落……麻雀山下,就是那座著名的常委小院。他们真正的感情交流是从那里开始的。他们曾在她父亲的那个套间窑洞里,有过多少次美好而快活的相会。最后,炽热的感情才把他们共同牵引到这山背后那棵杜梨树下……”

这就是睹物触景,文里的麻雀山、常委小院、套间窑洞、杜梨树下,那都是他们曾经约会的老地方,在那些地方他能听到“一串银铃似的笑声,”能想起“共同背诵那首吉尔吉斯人的古歌”,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黄昏”,“手抱着膝头坐在他身边”,能记起“两年前的那个时刻:一点四十五分”。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展示了孙少平对田晓霞无尽的思念与哀伤。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的内心活动,更细腻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进而达到人物“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如,柳青在《创业史》里写刘淑良那段心里描写:

他想:还在范村的时候,人们给她提过亲的那些对象——精明的不忠厚,忠厚的不能干,能干的思想不好。精明、忠厚、能干、思想好的男人,又要没结过婚,这样的对象上哪里去找?确实,她要一个随便什么男人做啥呢?或者糊涂,或者狡猾,或者窝囊,或者思想落后,她怎么能有做这号人的媳妇的那种感情呢?要是没有那种感情,而硬要做一个人的媳妇,那简直太寒伧了!她情愿和范洪信痛痛快快地离婚,就是因为她再也没有做范洪信的媳妇的感情了。难道她离了范洪信活不成吗?她不会下地劳动吗?她不会上集买卖东西吗?她不会响应党的号召在村里工作吗?她从范村回到娘家里,就打了这注意——要是没有一个年岁相当、精明、忠厚、能干、思想好的庄稼人,她宁愿一辈子住在竹园村不再结婚。没有想到就在竹园旁边,蛤蟆滩有个梁生宝!她没有好意思对妈说,但她心里头想:只要人家梁生宝不嫌我,哪怕我到哈蟆滩的头一年夏天就叫蚊子吃了,蛤蟆叫得我一夏天睡不成觉,我也心甘情愿……”她这样想的时候,心里甜蜜得很!

这段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了刘淑良不愿做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力求婚姻自主的进步心里。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首先颁布了婚姻法,县、区、乡各级干部广泛宣传,鼓励妇女婚姻自主,提倡与包办买卖婚姻作斗争,并鼓励包办买卖的没有爱情的可以离婚。刘淑良就是借了这个东风与范洪信离了婚,结束了没有感情的婚姻,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从心里把别人介绍的挨个进行了对比,没有一个中意的。就在这个当当,她作为互助组组长参加了县上召开的互助合作化大会,在会上无意中认识了梁生宝,通过几次谈话,她觉得非常投缘,并产生了爱慕之心,觉得梁生宝就是她要选择的意中人。想到此,她的“心里甜蜜得很!”她认准了梁生宝,并立下誓愿,只要能嫁给梁生宝,“哪怕我到哈蟆滩的头一年夏天就叫蚊子吃了,蛤蟆叫得我一夏天睡不成觉,我也甘心情愿……”也就值了。

行动描写:

在小说作品中,用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叫做行动描写。因为没有行动描写,人物的某些精神姿态,内心活动就无法全面地显示出来,人物的特殊性格也无法具体表现,所以说行动描写是语言,心理描写的综合,他既有心里的想法,又有语言的行动。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双水村人抢水的那个故事的行动描写:

孙玉亭只好很快招呼大家,也向石圪节的坝梁上跑去了。等他们来到后,金富和金强两兄弟已经撅着屁股,开始拿山镢在坝梁中间挖上了。玉亭让他们不要在中间挖,这样可能整个水坝都会决堤。但金富、金强根本不听他的,只管撅着屁股挖。有几个人也跑过去和他俩一块挖了。玉亭看没办法指挥这些人,只好引着另外的人在坝上开始挖。两处挖掘的人都使出了最大的劲,一个个都咬牙切齿的,似乎不是拿撅头挖土,而是用刺刀往死捅敌人!这段行动描写,鲜明的告诉读者,双水村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不够理智的行为?是因为“严重的旱情使双水村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山上的庄稼眼看没有什么指望了,全村人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川道的那一点水浇地上。”就在这时,而上面号召,政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贫下中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这场抢水行动就是实施”与人斗!“双水村的人愤怒地咒骂这些”水霸(即上游的人们),这些村子仗地理优势把东拉河里的水分别拦截了,作为下游的双水村人能不愤怒吗?能不激动吗?这一愤怒加一激动,便自然而然地失去了理智,办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而且在这场“行动”中失下了人命。这就是双水村人积极“行动”后的恶果。这段行动描写既是双水村干部社员们共同的心声,又是语言之后行动的结果。不仅如此,而且有力地讽刺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政治口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