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失眠的人,千万不要做这四件事
所有人都失眠过,但真正了解失眠的人却不多。
很多人因此而焦虑、恐惧、乱投医、瞎折腾,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套路希望能摆脱它。
但那些错误的睡眠观念和方法不仅不能帮你睡得好,还会加深你对睡眠的恐惧,越睡越差。
数羊助眠没有用!
喝酒助眠没有用!
睡前运动助眠没有用!
数羊法是累计数数,并没有催眠作用,反而让你越数越精神。
酒精可能会让你入睡,但仅此而已。
酒精让人始终处于较浅的睡眠期,深度睡眠减少,延迟进入REM期睡眠,大幅降低睡眠质量。
睡前运动让身体疲劳,同样是揠苗助长的方法,这会让身心维持在兴奋状态,无法放松,影响入睡效率。
所以,这些方法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效果。
与之相对的,那些在民间流行的小偏方反倒可以选择性使用。
如:用醋泡脚、枕头下面放花椒、花生秧泡水等等......
一方面,这些「偏方」有一定原理,如:刺激性味道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跃性,使身心放松。
另一方面,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安慰剂效应——在潜意识里降低你的睡眠的恐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治疗。
类似的安慰剂可对个体预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有效改善失眠患者对睡眠的感知。
对睡眠有正向预期,就不容易失眠。
感知到睡眠的舒适后,形成良性循环。
失眠就可能逐渐地淡出生活。
如果你的亲友在失眠后,想要尝试一种民间方法,在没有毒副作用、对生活影响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不要急于阻止和辟谣,不妨先尝试一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人失眠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吃两片药。
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千万不能自己任意滥用。
因为睡不着只是表面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70%以上的失眠和情绪有关,包括焦虑抑郁、生活事件的影响等。
使用安眠药,表面上看是睡着了,实际上只是把问题掩藏起来,使其复杂化。
当然,睡眠不好也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等,并非一种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更何况,很多人并没有达到「非药不可」的程度,通过不吃药的睡眠限制、认知行为治疗等就能改善睡眠问题。
所以,如果遇到睡眠问题,首先还是要去门诊或医院就医,不要随便吃药应付。
使用安眠药的三个注意事项:
1.忌提前服药
安眠药在床上吃,不在床下吃,吃完之后立即睡觉,不要进行其他活动。
因为药物可能会使意识范围狭窄,甚至出现睡前幻觉,做其他活动会增加安全风险。
2.用药期间忌睡前大量饮水
上床前尽量排空膀胱,以减少起夜次数,防止摔跤、晕倒。
3.警惕过度镇定
服用安定类药物的朋友,要小心身体上的过度放松。
第二天醒来后不要立刻起床,躺在床上等待两三分钟再起,避免摔倒风险。白天也要避免从事高危风险工作。
很多人把睡觉当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给自己的生活做了诸多限制。
限制一:计算睡眠时间
每个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不一定睡够八小时才是健康的。
如果一个人每晚只睡五个小时,但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心境、认知或行为表现受到任何影响,那么对于TA来说,五个小时的睡眠就是足够的。
相反,即便一个人每天睡八九个小时,但仍感觉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影响了白天的工作和学习,这也许是因为睡眠效率低下,很可能被诊断为失眠。
永远记住这一点:睡到第2天精力恢复即可。
限制二:经常躺在床上恢复体力
这个限制的产生,还是对失眠的恐惧和不满足的心理。
每天早早地就躺上了床。哪怕是睡不着,也躺在床上熬自己,以为自己在养精蓄锐。
在清醒的状态下卧床,长此以往,大脑就会把清醒和床之间划上等号——潜意识会变成阻挠你睡眠的凶手。
不困不上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
心态的转变很关键:不要把失眠这件事放在心上,失眠也就会放过你。
失眠容易让人失去生活的动力。
很多人会辞掉工作或者休学在家静养,试图借此好好调整,等到恢复睡眠能力之后,再重新开始工作上学。
但结果很可能是让人失望的。
很多朋友在家待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睡眠越来越差,昼夜节律似乎更加紊乱。
一个原因是,在家期间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解决失眠这件事情上了,注意力越集中,就越焦虑,越容易失眠。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规律的工作、学习,睡眠就更没有规律可言。结果就会造成睡眠失控、生活也失控。
生活需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长时间处于放松状态下,潜意识的信号就是——睡不好也没什么影响,反正是在家,随时随地都能补觉,这样加重失眠的恶性循环。
所以,失眠的人与其在家休养,不如带着失眠去工作,在真实的生活中解决自己的问题。
失眠并非洪水猛兽不可抑制,但失眠也并非一颗安眠药就能控制。
正确看待失眠、正确理解睡眠是我们找回自然而然的睡眠状态的核心,毕竟,睡眠是自然恩赐人类的礼物之一,别丢失它。
审核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李大姑娘